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畅通科学传播渠道消除谣言滋生土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3  来源:中国医药报
核心提示:7月27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网信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新华网主办的“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京举行。作为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新监管时代 食品谣言防控与治理”为主题,集聚了近200位来自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媒体等代表和专家,共同探讨网络食品谣言的防控和治理。与会专家表示,治理食品网络谣言必须畅通科学权威的传播渠道,从根本上消除谣言滋生的土壤。
  7月27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网信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新华网主办的“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京举行。作为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新监管时代 食品谣言防控与治理”为主题,集聚了近200位来自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媒体等代表和专家,共同探讨网络食品谣言的防控和治理。与会专家表示,治理食品网络谣言必须畅通科学权威的传播渠道,从根本上消除谣言滋生的土壤。
 
  食用农产品谣言占比最大
 
  据统计,网络谣言涉及的诸多领域中,食品类别占比最高,达45%。而在食品安全谣言中,涉及食用农产品的谣言占比最大。“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产生的社会危害非常大,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恐慌,还会对产业造成冲击,有时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应急处处长方晓华在论坛上表示。
 
  资料显示,2015年的“毒草莓”谣言,致使当年全国多个地方草莓滞销,仅北京昌平一地,温室大棚草莓日销量就下降82%,销售价格下降59%,短短两周时间便损失了2600余万元;2017年初,一段137秒的“塑料紫菜”谣言视频就让福建紫菜行业损失了近1亿元;今年上半年,网络中先后出现的“杨梅有虫不能吃”“喝茶等于喝毒药”等多组谣言也给杨梅、春茶等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方晓华介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具备3个特征:其一是标签化,谣言普遍自带“致癌”“有毒”“激素”“不孕不育”等标签,用极尽夸张的词语吸引网民的眼球;其二是视觉化,从“塑料大米”谣言中图片的移花接木到“避孕药葡萄”谣言的“造假”小视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更倾向用视觉化的表现元素伪造“真实”;其三是社交化,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是目前相关谣言传播的主渠道,特别是封闭性较强的微信朋友圈更是谣言滋生的“温床”。
 
  “谣言产生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最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由政府、食品生产者、媒体、消费者构成的多元系统中,信息流动不均衡、不及时、不通畅是引发谣言泛滥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空间自带的匿名化、低门槛、跨时空和去中心化等特征,也助长了网络谣言传播的‘蝴蝶效应’。”方晓华表示,对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问题,农业农村部向来高度重视,并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网信、宣传等部门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努力压缩谣言的传播空间,同时强化科普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客观理性地看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对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辟谣,新华网政务大数据事业部总监吴新丽建议:“应该在谣言泛滥且网民活跃度高的平台上如微博和微信上第一时间辟谣,同时在新闻网站、报纸等公信力较强的媒体上进行辟谣,可以快速将辟谣信息传播出去。在辟谣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舆情的变化,随时准备进行引导以及二次辟谣。同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及时发现、追踪谣言,提高辟谣效率。”

  主动发声占领舆论阵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论坛上表示,食品谣言的防控与治理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严格监管,还需要企业、协会、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更需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满意度和品牌的美誉度,筑牢食品安全公信力,让谣言没有生存空间。
 
  “企业要主动‘发声’!”论坛上,双汇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宵表示,企业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回应舆情并及时“发声”。蒙牛乳业集团事务副总裁黄忻建议,食品企业要严格履行质量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同时也要加大治理谣言的投入力度。不只是谣言受害企业,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加入到谣言治理队伍当中来。“卓越品质是攻破食品谣言的利器,也是稳定消费者信心的基石。”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
 
  方晓华表示:“要用科学的声音占领舆论阵地。食品安全不仅是‘产出来’、‘管出来’的,更要做到‘讲出来’!”她建议,面对谣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要主动讲,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出现时,要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准确主动地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不实传闻;二要广泛讲,积极发挥媒体和行业协会作用,开展常态化信息交流,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三要深入讲,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科学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放心消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