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期出现在朋友圈中的那些食品谣言,不难发现其中多数几乎在十年前便已出现。虽然配上了图片、视频,但多为张冠李戴、断章取义,或者只谈毒性不谈剂量,只不过改头换面,出现在我们面前罢了。为此,安徽省食药监局针对这些食品谣言进行了盘点,为公众澄清事实,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转发。
谣言一 碳酸饮料含磷酸盐会致肾衰竭
真相: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显示,成年居民每日摄入磷的耐受标准为3500毫克/天。这个摄入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来说都不至于损害健康。而一罐碳酸饮料中磷含量约为40毫克左右,按照该标准测算,如果摄入磷超标达到伤害肾脏的程度,那么一天至少要喝掉85罐碳酸饮料。由于碳酸饮料含糖量较高,人体摄入后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专家提醒应控制碳酸饮料摄入量,尽量多喝清水,这样才有益身体健康。
谣言二 小龙虾吃多了体内会长寄生虫
真相:小龙虾与其他淡水鱼虾一样,根据养殖环境、水质条件不同而容易有寄生虫存在。在食用小龙虾时,要将其彻底煮熟。在温度和烹制时长足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小龙虾中的寄生虫杀死。无论是酒、醋还是芥末等调料,都无法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因此需尽量避免生吃。
谣言三 不法商贩用甲醛等泡荔枝保鲜
真相:其实,网络流传的几种药物已经被辟谣过多次:譬如甲醛,由于其挥发性强,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根本不可能被用于荔枝保鲜这一途径;另一种化学物质是乙烯,传言不法商贩会用乙烯来保持荔枝新鲜。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乙烯主要的作用是催熟,而荔枝的保鲜恰恰相反,需要抑制成熟。比较具有迷惑性的是二氧化硫。其实,水果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保鲜,而二氧化硫是农业常用的杀菌保鲜剂之一。经过正规渠道出售的荔枝每公斤二氧化硫残留量均远低于我国相关规定的50毫克标准。
谣言四 大蒜炝锅产生丙烯酰胺可致癌
真相:虽然丙烯酰胺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其的确是一种致癌物,但目前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可证明人类某种肿瘤的产生与由食物中摄取的丙烯酰胺有明显相关性。另外,万物皆有毒,主要看剂量。日常炒菜,大蒜只是做个配料,又不是当主食材,一盘菜里顶多就几克大蒜,其在炝锅时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含量实在有限,可致癌的说法属于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