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低糖饮食也逐渐被人们所推崇。企业是对消费者诉求反应最及时的"部门",往往要比正式部门、科研机构还能够体察民心,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种低糖食品纷至沓来。
糖能产生热量,同时也是导致肥胖和各种代谢疾病(糖尿病)的主因,低糖食品正是从热量上控制问题的出现。真正减少糖份会造成口感的降低,所以热量更低而又不失甜味的代糖产品理所当然的成了有效的替代品。甜味剂能够赋予食品甜味,并且产生较少热量,有些甚至完全不产生热量,因甜味剂在甜味方面表现不同,所以往往需要搭配组合使用。
某可乐配料:
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都属于合成甜味剂,完全无热量。
某口香糖:
糖醇类、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都是甜味剂
低糖食品是大健康时代的必然趋势,然而有的企业却借机打起"擦边球",借代糖热量低的优点宣传低糖减肥概念。实际上低糖与控制肥胖确有联系,各国也都提倡减糖趋势,比如英国政府将于2018年4月6日开始,对含糖饮料征收"糖税",100克无酒精液体饮料的含糖量超过5克,则需缴纳糖税,在含糖量超过8%的情况下,则将征收更高额糖税,从而控制儿童肥胖问题。想通过代糖减肥的人群,莫要将“低糖”变成“借口”,需要从管住嘴开始。
甜味剂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使用弊端,比如甜味剂可能掩盖产品的本身风味,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名14岁女孩因饮用甜味酒精饮料意外丧生,事件主因是甜味剂掩盖了高达12度的酒精风味。甜味剂还会造成误导,减肥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不仅仅是从糖下手,有的低糖食品因甜味较低,会诱导使用者多吃,觉得低糖就没有关系,实际反而造成血糖升高、热量过剩等问题。
2018年4月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启动中国居民市售加工食品中糖摄入风险评估工作,科学评估食糖摄入和健康风险问题,从政策和标准层面分析低糖的必要性,不管怎样,减糖的"全球化" 浪潮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