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跨国人才培养-博士生采访实记
2018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拉开帷幕,李克强总理就加强品牌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瞄准人民群众的新需要和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使更多中国品牌伴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享誉世界。加快品牌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到中国奶业来看,要想实现奶业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向世界讲述中国民族乳企的品牌故事,离不开对一流奶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下简称“瓦大”)以及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三方于2013年底发起成立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横跨中荷两国的跨国交流平台,它一直把为中国奶业培养专业型人才作为首要要务。近期,我们采访了由中心资助前往瓦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张春月、周梦婷两位博士生,进一步了解了通过向外学习与交流的方式培养奶业人才的过人之处,期盼能够为中国奶业人才注入新鲜血液。
潜心修学:专业环境谱人才培养新篇
张春月是瓦大乳品科学与技术小组的成员,她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原料奶品质对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她的课题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张春月将成为中心的首批交换的毕业博士生,她自称这段宝贵经历是其“人生一个重大且幸运的转折点”。中心专注于向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专业环境,全力发展奶业全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的参与者,立足于促进中国奶业的发展,为中国奶业从牧场到餐桌的安全保障多尽一份力量。
中心为科研者整合所有资源,提供最佳的科研环境。中心曾组织博士们实地考察荷兰奶业,为期一周的考察生动地展示了荷兰奶业从牧场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有助于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思考模式。张春月的课题涉及UHT奶在中国的加工方式及参数和耐热芽孢菌,中心课题参与者的多位老师为其提供一手资料并答疑解惑。张春月表示,“除了荷兰的导师,中心已经成为我遇到问题的第二求助者。”
科研者历来都向往自由的科研,中心一直致力于此。一方面,中心没有硬性地考核制度,只要求博士生每季度就近期的课题进展,学习活动等情况提交报告;另一方面,每个博士生的项目都由自己主导。我们与另一位博士生周梦婷也做了深入的沟通,她提到她的导师常说的一句话,“你是在前面开车的人,我们坐在后面,你想带我们去哪儿你做主,当然你不认识路了我们会给你指路。”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令研究者全身心的投入科研之中,立足于促进中国奶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知时事,多视角,跨学科”的奶业人才。
自2013年成立以来,中心为我国学习荷兰先进的奶业技术及理念提供了“多轨道”的“直达高铁”。中心为科研者提供着专业的科研环境,在这里,他们感受着全球奶业的脉搏,不断提升着科研课题的广度和深度。
学以致用:为国家输送高端奶业英才
荷兰实行的是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政府、院校及企业通过合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在瓦大,几乎每个博士的课题都有企业的参与;他们需要定期向企业中的专家汇报并及时咨询意见,以保证自己的研究具有科研价值的同时,更与实际生产应用紧密结合。
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令学习者拥有不同以往的视角和体会。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超高温灭菌乳包装生产商利乐公司均与博士生张春月所在的课题小组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会提供牛奶样品、设备、数据还有资金来支持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实验;定期与专家的交流则令博士生可以了解到科研课题与市场连接的实际问题及意义。
另外,博士生周梦婷的研究则有助于减少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而原奶品质不一也是我国奶业存在的一大问题,博士生张春月主要研究原料奶品质对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的影响,她的研究有助于规范原料奶品质,提高常温奶货架期的稳定性。
他们的研究方向均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和实用性,致力于解决我国实际遇到的奶业问题,这与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的参与有很大关系。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令人才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科研课题,更引发其对民族奶业发展的整体思考,对促进中国奶业发展,提高奶业产量、安全和质量水平等都有实际价值。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培养高端奶业英才,它通过向科研工作者提供国际性的教育和交流平台,促进着中国奶业的发展。可以说,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为实现中国奶业品牌的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推动中国奶业全产业链建设的高端奶业人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