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三大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对北京地区入网餐饮店铺的经营资质进行“全面自查”,下线并公示违规餐饮店铺,同时作出承诺:对上线店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严格的实地审查,并保证经营者名称、经营场所、主体业态、经营项目、有效期等相关许可信息合法、真实、准确、有效。
对外卖行业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动静”。三大外卖平台的这次“全面自查”,数以千计的违规店铺下线,给予外卖行业的野蛮生长沉重的打击,而且在行业治理上也形成了不小的声势,对各种潜在的“黑外卖”会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有鉴于此,外卖平台“自查”值得点赞。不过,也绝不可高估这种“自查”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自查”首先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自我纠错。无论如何,外卖平台都不能成为违规餐饮店铺的“舞台”。而长期以来,在各大外卖平台上,“黑外卖”以及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存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外卖平台有义务主动“清理门户”,确保上线餐饮店铺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可靠性。
更应看到,三大外卖平台的“全面自查”也是对有关“提示”的必要回应。这次“全面自查”的一个“前提”是,北京市食药监部门已发现并处置两万余条网餐店铺违法线索,并“提示”外卖平台采取管理措施。如果没有来自监管部门的“提示”,三大外卖平台是否会有这次“集体行动”,“自查”是否会如此“全面”而富有成效,恐怕还真是一个问题。
这些年来,食药监部门没少对外卖平台做过“提示”,但总的来说,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面对来自监管部门的“提示”,外卖平台真实的回应方式是敷衍——表表态、做做样子,象征性地“自律”一下,往往也就“过关”了;实在不行,较点儿真也无妨,反正“风头”用不了多久就过去了。
这次“提示”似乎已有所不同。随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一向“包容审慎”的外卖行业监管似乎已长出了牙齿。对外卖平台而言,轻忽来自监管部门的“提示”很可能要真实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按照该办法第三十一条,外卖平台必须对入网餐饮店铺的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对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将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罚。相关处罚轻则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重则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
基于这一背景来打量外卖平台“自查”,就应少一些对企业道德自觉的依赖,多一份对监管品质的执着。监管较真儿了,监管对象的自觉自律才更持久、更真实;监管到位了,监管对象的自查自纠才更全面、更有效。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三大外卖平台“全面自查”对网络餐饮治理乃至整个行业治理的一次“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