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一年一度“刀鱼季”又来了。3月1日,长江刀鱼上海段专项捕捞开始,各种规格的刀鱼产品“粉墨登场”。据了解,今年二两以上的大刀鱼每斤收购价超过3500元,三两以上的更是在6000元上下,到了零售市场,价格还要再高出数百元。业内人士表示,“刀鱼全面禁捕”大势所趋,今年“刀价”应是最后的疯狂。
资源有限,渔民难赚钱
3月初,有媒体报道“今年刀鱼销量只有去年一半,平均零售价跌幅超二成”,对此,从事了10多年刀鱼收购的陈亮觉得有些可笑:“事实上,真正的长江刀鱼要到3月20日以后才能有一定数量。提前上市的刀鱼基本上都是 ‘海刀’,所以价格才会低,懂行的食客也不会在这时候买。”今年刀鱼产量不如前两年,价格持续走高。这些“大刀”主要销往江阴、常州等地,真正进入上海市场的不多。
“海刀”和“江刀”无论在价格和口感上都相去甚远,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看鱼脊背的颜色,“海刀”脊背是青色的,而“江刀”脊背为淡黄色。此外,正宗“江刀”鱼体结实,下腭处呈尖刺状,长度超过鱼鳃很多,体侧有鱼鳍,鳍后有游离丝状物,其长度超过身体的一半。陈亮建议,如果有市民想要尝鲜,可选择数百元一斤的“中刀”或是更便宜的“小刀”,虽个头不及“大刀”,但鲜美程度不会逊色。
尽管刀鱼价格再创新高,但因为产量有限,渔民收入不增反减。3月9日,崇明区城桥镇老滧港渔业村的船老大陈佩根带着6名船工出发了,他们会在7天左右的时间里进行刀鱼捕捞,然后回港等待大潮位一过,再次出发。在3月1日到4月20日的刀鱼捕捞期内,这样的捕捞周期最多只有四五次。而刀鱼捕捞是该村渔民全年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年过得好不好,全看这50天的收获。这一次,陈佩根运气一般,最值钱的“大刀”只收获10多斤,除去燃油、人工费、渔网耗损等各项开支,收入大概两万多元。
老滧港渔业村村委主任刘辉介绍,在正式开捕前,每个船老大都要进行抽签,确定捕捞位置。“位置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年能不能有好收获。现在刀鱼资源少了,要是抽到一个不太好的位置,一些船可能只能勉强保本甚至还会亏本。”
野生刀鱼越来越少,刀鱼人工养殖之路正在探索中。同为“长江三鲜”的河豚鱼和鲥鱼已实现规模化养殖,刀鱼养殖虽已取得突破,但还未真正实现产业化。渔业专家介绍,刀鱼性格暴躁,出水即死,种鱼的获取、人工授精、孵化等都是大问题,加上刀鱼对食物很挑剔,只喜欢吃活鱼活虾,喂养难度大。不过,在江苏镇江,一些养殖企业已开始刀鱼规模养殖。刀鱼养殖完全模拟自然生态,在养殖过程中,用小鱼小虾来投喂,养殖刀鱼无论从规格、色质,都与野生刀鱼十分接近。但高昂的养殖成本也让养殖刀鱼价格接近野生刀鱼,在市场上并不受消费者认可。
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
刀鱼全面禁捕的传言由来已久,到今年终于不再只是“狼来了”的故事,而会在两年内成为现实。今年开始,长江流域内332处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实施全面禁捕,而且此后新建的保护区自行纳入名录,实行全面禁捕,这意味着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启动。去年底,农业部向社会公布了率先全面禁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其中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列其中。
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白鱀豚、白鲟、长江鲥鱼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江豚等极度濒危,“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97%以上。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长江流域大多数水生生物保护区还没有实现全面禁捕,甚至在一些保护区,形成了“人与江豚争食”的尴尬局面,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削弱,全面禁捕迫在眉睫。农业部争取在两年内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范围内永久全年禁止生产性捕捞作业。目前,针对渔民退捕安置的工作难点,农业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正会同沿江省市政府加紧完善长江捕捞渔民退捕转产政策,计划通过资金补助、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社会保障等措施,做好退捕渔民的安置保障。
其实,渔民们对相关政策早有耳闻,很多人都把今年刀鱼捕捞当作了最后一次。全面禁捕消息一出,多数渔民并没有因“丢了饭碗”而恐慌。和陈佩根一样的船老大们多了一份期待:“渔船报废拆解,政府会给我们一定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