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送鸡蛋、听课拿礼品、专家现场免费义诊……近年来,这种看上去福利多多的“健康讲座”在老年人群体中很受欢迎。“温情关怀”的背后,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一只伸向老人的黑手:高价销售一些无资质的保健食品。我们称之为“保健食品会销”。
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会议模式作为营销的一种手段。然而,不法商家为骗取钱财,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封闭、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点,夸大普通保健食品的功效并以高达数十倍的价格推销给老年人,有些甚至导致病情贻误。很多老年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因缺少购买凭据、未留存相关证据,导致维权困难重重。在此,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警惕“保健食品会销”陷阱,切勿病急乱投医。
老人盲目购买保健食品
引子女担忧
“最近我们小区有所谓的‘专家讲座’,又是送礼品又是免费体检的,哄得爸妈每天准时去上课,还拎回来一堆价格不菲的保健食品。我怎么劝他们都不听,真的很令人担忧。”最近,不少市民致电本报热线,反映现在的保健食品推销手段花样繁多,家中老人经常盲目购买,而自己对于这些保健食品究竟有没有效果、应该怎么甄别真假也说不清楚,希望通过本报咨询相关部门给予解答。
市民胡先生说,他的父亲今年80多岁了,患有糖尿病。不久前,胡先生回家看望老人时,发现家里多了不少某品牌的保健食品。父亲告诉他,这些都是“专家”到村里给老年人开展免费讲座、体检后,针对他的身体状况开出的“药方”,持续吃一段时间后,就能“让糖尿病患者摆脱药物,获得持久稳定血糖”。深信不疑的老人每天按时服用,不愿再吃医院开具的药品。
“我上网查了一下,所谓的‘神药’其实就是普通的保健食品,售价也就几十元,经过‘专家’的吹嘘后,每盒竟然卖到1000多元。”胡先生了解到,除了父亲之外,不少老年人都购买了此品牌的保健食品。“被骗钱倒是其次,最怕的是老人家耽误病情”。
对此,记者采访了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有关“保健食品会销”的消费投诉案件持续增长,一些不法经销商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等心理,以“专家讲座”、免费义诊等形式,将普通保健食品夸大其效、谎称能治病,然后高价推销给老年人,以此诈骗钱财,导致一些老人贻误病情。
在此,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健食品是一种食品,正确食用可能会对身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能治病。如果需要治疗疾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
永康重拳整治
保健食品非法会销
针对保健食品市场乱象,永康印发了《永康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以此方案为统筹,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明确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强化工作举措,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口单位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营销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保障老年人消费群体的消费权益。
“我们将持续开展保健食品健康安全消费进社区、进学校等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消费维权意识。”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周雄军说。本次专项治理行动,累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82家次,食品、保健食品经营单位398家次,出动检查人员822人次,责令整改51家,约谈企业负责人12人,开展各类媒体宣传8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21份。
同时,结合百日攻坚、保化专项整治等行动,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通过摸底排查,发现在会销模式下保健食品销售单位合法经营资质无保障、消费后投诉多、捆绑销售非保健食品等情况,虚假、夸大宣传功效等隐患。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加大整改力度。一是约谈会议场所提供单位负责人,要求其履行主体查验义务,承接30人以上推销保健食品的会议、授课、推销产品等形式的活动,必须报辖区所备案;二是开展“3·15”保健食品安全消费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正确认识、正确识别、理性消费的意识;三是在接受日常咨询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动态监测、定期分析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共接受保健食品相关咨询约60起;四是统一制定“保健食品销售专区”“保健食品不得代替药物”信息牌600套,下发到各分局(所),要求在各保健食品经营场所予以标示,统一制定保健食品消费安全三套公示牌,在各大会议承接场所予以公示强调。
此外,严厉查处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立案查处24起相关案件,牵头查处1家以会议讲座等形式销售保健食品的单位,与公安联合查获1起涉嫌无证经营保健食品和新型欺诈的重大案件。
【消费科普】
购买保健食品
要做到“五看五注意”
“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每种保健食品都有指定的适用人群,并非适宜所有人,请按说明书购买使用。”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 试行)》明确对保健食品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和食用保健食品呢?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也给出了以下建议,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要做到“五看五注意”。
一要看有无证照,注意到证照齐全的销售场所购买。不要到无证照经营场所购买,避免上当。
二要看批准文号,注意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xxx号,或者国食健字第xxx号,进口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卫进食健字第xxx号。保健食品正面的包装有批准文号,背面有“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提示。
三要看“小蓝帽”,注意看包装上是否有“小蓝帽”。保健食品标志的为天蓝色小蓝帽图案。
四要看包装说明书,注意包装标签说明书是否规范。消费者要仔细看保健产品成分说明。国家规定,在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是不能标注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的。说明书包含产品的原辅料、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注意事项、保质期、产品注册和生产等相关信息。
五要看经营场所,注意到信誉好、规模大的场所购买。不可轻信知识讲座和义诊买赠活动,购买前请咨询医生,这样才不会被迷惑上当。一定要索取销售凭证,以便更好地维权。
【消费提示】警惕几种常见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
根据永康市市场监管局的消费投诉记录,永康市民应老伯被某养生床公司推出的“免费旅游”吸引,前往该企业参观。商家通过健康讲座、送礼品、试睡养生床等贴心“服务”赢得了应老伯的信任。应老伯最终花3万元买下了一张“促睡眠”的养生床垫。没想到,睡了3天就因为全身疼痛住进医院。工作人员多次到该店与商家协调,上门做工作,商家最后同意退还应老伯大部分购买“养生床垫”的钱。
无独有偶,日前,根据举报线索,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公安部门对永康某酒店二楼进行突击检查,发现现场正进行床上用品推销,聚集了300多名老年人。当事人以举办免费健康讲座及赠送小礼品的形式召集老年人,开展棉被销售,宣称此薰衣草花香棉被可以改善失眠等,每床棉被售价600元,已有200多人交了现金准备购买。经初步调查,当事人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执法人员当场叫停推销会,现场责令当事人退款,退款额达10多万元。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食品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老年人消费占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食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食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以下是9种常见的骗局,希望引起老年人的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骗局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食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 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食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食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 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 “慢性病也能治愈”。
宣传可通过服用保健食品治愈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违背医学原理。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 “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等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注意。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食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 “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先是跟老人家热情打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8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赠送洗衣粉等物品;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9 “买保健食品能发财”。
声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某保健食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也给市场监管部门对其进行查处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再三提醒,以“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试用、赠送礼品等形式推销所谓的“药品”,大多是保健食品或食品,请消费者勿盲目购买,具体信息可与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核实。如发现上述违法行为,请及时向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