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食品  周黑  烟台  海产品  黑作坊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从价格走向价值,食品饮料行业涨价潮背后的冷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4  来源:东方网

2018开年大事,一个字:涨。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来说,从2016年开始爆发的涨价潮,到2018年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在这股“洪荒之力”面前,甚至就连业内两大饮品巨头统一和康师傅都无法继续淡定,蒙牛和伊利液态奶也传来提价消息。


原因:成本上涨为“表”,消费升级为“里”


对于食品饮料的涨价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国内外原物料价格持续高涨”、“市场原料、运输成本,以及人员成本等成本持续高涨”是重要原因。



的确,纸箱在涨、白砂糖在涨、奶粉在涨、塑料在涨……除了这些原材料成本价格大幅攀升外,人工上涨、地租上涨、税费上涨、物流费用上涨、融资成本上涨、市场萎缩、征收环保税,也让企业大为头疼,涨价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常态。


不过,如果说成本上涨为“表”,是此次涨价潮的直接原因,那么消费升级则为“里”,是深层原因。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已接近7000万户,他们在所有品类上的花费比一般家庭高出14%,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高价产品买单。在涨价风潮之下,2018年既有可能成为整个消费端倒逼产业端进行创变、升级的关键节点。


影响:消费者经销商影响小,助推行业良性发展


人人都在涨,涨幅大不同。相比酒水行业动辄上百元的涨价(如白酒里的茅台,直接由819元/瓶提升至969元/瓶),食品饮料的涨价幅度不大。以康师傅为例,此次提价体现在终端仅有部分果汁零售价有小幅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影响微乎其微”。


从食品饮料企业之前发布的调价函来看,对经销商都提前一个多月通知,留足了市场应对的时间。与此同时,就价格上涨的产品类型来看,基本属于“低价格、销量高”的通路产品,提价后经销商运作的利润空间也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业内大佬们的涨价,最开心的应该是那些中小企业。如果领导品牌不涨价,他们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低价”原本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可面对如今的成本高企,涨价是死、不涨价死得更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佬”提价、“小弟”跟随,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压力,同时也用价格调整盘活了整个饮料市场。当然,从长远来看,食品饮料整体提价有利于行业的结构性提升,有助于产品品质的改善,带动行业进入良性而长效的发展。


应对:加强高价位板块,加大新品研发投入


之前,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很多食品饮料企业“费劲心思”,纷纷暗自缩小瓶子容量。面对这种隐形涨价,消费者大被蒙在了鼓里。相比较而言,如今各大食品企业纷纷公开提价,反倒彰显了行业的自信。毕竟,如今消费者对于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如果应对得当不会是“世界末日”。



细心的人或者早已发现,早在去年十一月份,统一就已经率先对台湾地区的食品进行了调价。并且,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统一通过降低广告促销费用开支以抵消毛利率的下滑。


此外,根据当前消费需求,研发新品投入市场也成为很多食品饮料企业抵抗成本上涨的主要发力点。从之前的相关报道得知,2018年康师傅计划加强其高价位的板块业务,并考虑推出不同价位的新饮料产品,且扩充销售渠道,进一步探索KA、特通渠道和B2B领域,以此应对原料成本上涨压力对毛利率所造成影响,并获得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未来:告别低价竞争,回归价值竞争


众所周知,食品行业一直处于低价竞争阶段,甚至不乏牺牲产品的品质,来实现低价、赚取利润的案例,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与其说是涨价,不如说是食品行业长期低价竞争回归价值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产业重构,以90后、95后为代表的新消费者群体强势崛起,倒逼食品饮料企业逐渐回归到产品本身,整个行业也逐渐告别低价竞争时代,从价格诉求走向价值诉求。事实上,近年来一鸣惊人的饮料新品,无论是统一的小茗同学还是农夫山泉的茶π,无一不是顺应消费升级、大胆创新求变的个性产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标签。


可以预见,通过产品提价,食品饮料企业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研发、食品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生产更多元、更有价值的产品。全新的行业拐点,或将从2018年正式开启。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