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发布《中国乳业质量安全十年发展成就报告》。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可谓我国乳业的浩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表示,十年来,我国乳业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伴随着65%的产量提升,我国原料乳、生鲜乳质量及乳业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法律标准陆续发布 最严监管下合格率达99.6%
在1月1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乳业质量年会及中乳协第六届理事会二次会议上,刘美菊提到,自2008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乳制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包括《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十几项政策法规在内,涵盖了奶牛养殖、原料乳收购、乳制品加工、质量控制、市场监督、产品销售及广告宣传等各个方面。
2010年以来,国家卫计委陆续颁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74项,其中产品标准21项、生产规范标准3项、检验方法标准50项。“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是世界要求最严、技术含量最高的标准之一。”刘美菊说。
配合这些法律标准的出台,政府主管部门多年以来一直对乳业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自2014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质量安全生产体系检查以来,对8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开展体系检查93次,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6家,立案查处企业8家。同时,自2010年以来,国家监管对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密集的质量监督抽检制度。
有国家监督抽检数据显示,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2014年98.3%,2015年99.3%,2016年99.4%,2017年99.72%;乳制品合格率:2014年99.3%,2015年100%,2016年99.8%,2017年99.6%。
大力发展自有奶源和技术升级 质量达到世界先进
“奶源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这是‘三聚氰胺’铁的教训”。刘美菊感慨到,十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和企业自有奶源,大力推广机械挤奶,对奶站进行整顿提升,使原料乳的质量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2016年全国奶类总产量3712万吨,与2008年3782万吨基本持平。其中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达到53%,机械挤奶率由2008年的51%,增加到100%。2016年,企业自有奶源比例突破30%,有的企业已经实现100%。
自2008年以来,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所有企业的设备水平、检验能力、质量保障能力等大幅度提升,达到了“智能化工厂”的水平。真正做到了原料可溯源,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纠。
“我国生鲜乳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稳定向好。”刘美菊说,经过多年努力,2016年对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检测合格率为100%,生鲜乳检测合格率为99.8%。
她表示,“三聚氰胺”的惨痛教训已成为过去,中国乳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并即将翻开崭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