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蹭名牌商品的热度,一些厂家在设计自己商品的包装和名称时,会选择与名牌商品类似或相近的名称和包装,如果市民没有认清,很可能买错商品。近日,石家庄市民宋女士去医院看望病人,在附近小商店购买了一箱名牌牛奶,隔天才发现,买来的并不是自己要的牛奶,而成了风味饮料。
2017年12月29日,市民宋女士联系晚报,讲述了自己购买牛奶结果被商家欺骗的经历。据宋女士介绍,事情发生在2017年12月26日。当天,宋女士去医院看望病人,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小商店购买了一箱某名牌牛奶,售价65元。当时急着看病人,也没太在意,拎着东西就进了医院。在病房聊天时,病人说不喝奶,最终宋女士将买来的奶带回了家。
隔了一天,宋女士打开一包,结果入口明显不是牛奶。“我以为过期变质了,拿起来仔细一瞧,这根本不是牛奶,而是一款风味饮料。”宋女士气愤地说。通过宋女士提供的饮品可以看到,这箱饮料的外包装与那款名牌牛奶包装极为相似,而品牌名称前两字也一样。
“我觉得这是欺骗!”宋女士说,当时自己看了一眼,就从外形上认为买的是自己要的奶,而且价格也差不多,设计的雷同让宋女士没太注意细节。在记者建议下,2017年12月29日,宋女士再次来到该商店,讲明自己买奶却拿到饮料,店方没有多说,痛快地给换了一箱宋女士要的牛奶。也许是心虚,商店的工作人员推脱称这款商品是分厂的。
宋女士想通过晚报提醒广大市民:购买物品时,千万看清商品的名称和包装,以防商家拿李鬼当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