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营业收入总计4018.6亿元,同比增长16.70%,净利润规模为649.13亿元,同比增长30.77%。业内专家表示,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呈整体回暖,趋势向好。
乳制品: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增长
乳制品的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对乳制品行业的大力整顿和行业生产制造流程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当下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正稳步增加。
中国奶业协会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
随着国人乳品消费信心的恢复,2017年以来,乳制品行业呈现回暖趋势,收入与净利润增速较2016年略有上升。伊利、光明、健合、贝因美等多家乳企近日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乳品企业报“喜”者增多。其中,伊利前三季度净利润49.37亿元,同比增长12.47%;光明乳业前三季度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24.28%。
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人们对高端、优质产品需求日趋增加,消费市场对广大乳企也提出更高要求。业内专家指出,这也倒逼企业唯有通过创新、研发和生产高质高价产品才能获得业绩增长。此外,随着二三线城市消费升级,乳制品行业迎来了这一市场的增量,龙头乳品企业趁势抢占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实现收入增长。
肉制品:高端肉制品需求攀升
作为普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消费品,肉制品的价格与品质一直备受关注。
谈及肉类制品的安全问题,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表示:“据统计,近几年中国肉制品检测的合格率在96%以上,总体形势是不错的。”发展中国家对肉类产品的消费能力非常高,尤其在亚洲,人均肉类产品的需求在大幅上升。
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产肉大国,猪肉年产量接近全球肉类产量的一半;禽肉产量占18%;羊肉占29%;牛肉产量最低,仅占10%。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今,中国肉类消费结构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截至2014年,虽然禽肉、牛羊肉类比重在增加,猪肉所占比重相对有所下降,但仍以猪肉消费为主导。中国的畜禽产品消费在过去50年间增加了11倍~17倍。目前,中国肉制品的消费比例相对比较平衡。
如今,我国对肉制品的消费需求非常大,人们对肉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专家指出,消费升级后,消费者对单一猪肉制品的依赖性降低,对高端肉制品的需求不断攀升,肉制品企业还需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啤酒:亟待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啤酒行业经历两年多下滑后,如今迎来回暖拐点,呈现向好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啤酒行业下滑空间已经不大,如今出现反弹属于正常现象。正如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所言:“2017年上半年啤酒产量的小幅回升是前3年触底反弹的结果。”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曾经的核心消费场景的流失,是啤酒行业下滑的最重要原因。多年来,啤酒企业一直专注开拓廉价市场,最常见的啤酒消费场景是在火车上、工地上或街边小餐馆内,而鲜少出现在商务宴请餐桌上。
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啤酒爱好者对啤酒品质也有了更高要求,消费场景逐渐多元化。过去街边撸串、“吹啤酒”的场景已经减少,廉价啤酒的寡淡口味已满足不了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也满足不了他们在不同消费场景的消费需求。一些年轻人会在家中、酒吧、KTV等场所点进口啤酒、红酒和鸡尾酒等酒精饮品,而非廉价啤酒。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产啤酒仅仅推出几款中高端产品是不够的,“消费升级”并不是越贵越好,最关键是要敏锐洞察这背后的消费人群、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如今,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中坚力量更喜欢个性化、场景化的消费形态,注重体验、品质以及认同感。因此专家指出,国产品牌不应该仅仅弥补中高端产品的缺位,更应该想办法将啤酒扩展到更多的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