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市食药监局、市卫计委近日联合召开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在校就餐工作推进,要求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学校食堂运行成本,严禁学校以任何方式从学校食堂盈利。同时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把“阳光餐饮”工程列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
据了解,目前本市近130万中小学生中,每天在校就餐的学生达到93.42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3.43%;8.13万名寄宿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41万名在园幼儿,需要全部在园就餐。能否让孩子在学校吃上热饭,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卫生、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已成为家长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据悉,为了确保中小学营养餐安全供应,本市教育系统自从开展中小学生营养餐工作以来,学生在校就餐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升,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明显降低。但也存在各区校的发展不平衡、历史欠账、重视程度、体制机制、管理水平等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完善、许多矛盾亟待解决。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改善在校就餐及外供餐基本条件,合理调整供餐结构,规范在校就餐工作的管理,提升供餐质量和服务水平,构建起以组织领导、法规制度、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应急处置和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要求各区要加大政府投入,制定落实优惠政策,降低学校食堂运行成本,坚持公益性原则,严禁学校以任何方式从学校食堂盈利。
市教委巡视员王定东要求,各区各校要因区制宜、因校制宜、分类施策,一区一案、一校一案,加快推进学校食堂建设,补齐硬件条件的短板。要加强食堂规范化管理,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准管理的转变。严格校外供餐管理,建立健全供餐企业准入和资格认定制度,实行供餐企业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定期对供餐企业开展供餐满意度测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和统筹协调,建立联动配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