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掺假,不仅威胁着食品供应链的安全,还为公众健康带来风险,每年在全球带来逾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着电商等新经济业态的出现,“如何预防和控制食品掺假”再度成为了热议话题。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指出,目前有人把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掺假画等号,这样就无形中夸大了食品安全问题。事实上,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并不是很多,它是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哪怕是潜在的损害。“而食品掺假是质量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的,就像假的葡萄酒还是酒,假的橄榄油还是油。”
他补充说,不安全的食品要打击,食品掺假、食品欺诈也要打击,但老百姓不要把两者等同起来,要深入认清这两者的不同之处。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食品安全中心主任Chris Elliott指出,“从简单加工到复杂制作,各种产品都可能出现食品掺假。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我们需要考虑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整个食品生产的供应链越复杂,它的脆弱性就会越高。而食品掺假最终的受害者是消费者,因此我们需要优先去研究那些有可能对消费者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食品掺假案例。”
另外,还需要考虑有特定食品在全球范围内有可能会出现生产短缺的现象。Chris Elliott表示,比如特定的作物,正是因为生产数量短缺,可能导致价格上升,这其实也就为食品掺假提供了潜在温床。这一系列信息,整个行业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应及时共享,这样才能进一步预防食品掺假。
玛氏公司食品安全科学与能力建设总监毕睿博也指出,精诚合作与准确有效的沟通是推动食品安全共治的最佳方式。这也正是玛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协同相关研究方筹办“应对食品掺假的全球共识”论坛的初衷。
如今,食品掺假、食品欺诈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颇令业内人士头疼。在Chris Elliott看来,“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解决食品掺假、食品欺诈问题了。”现在中国虽然偶尔发生一些食品掺假、食品欺诈事件,并不是说中国食品生产不好,正说明了中国有关监管部门在不断发现问题,也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一点值得肯定。
陈君石表示,“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达到90亿,这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多的食品安全挑战。我们希望持续努力,通过有效预防食品掺假,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经济的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