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餐饮”的新零售尝试使传统商超由冷静再度火热起来。除既有的盒马生鲜、超级物种,近日,本土物美超市也在门店搞起了海鲜现制的堂食空间。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消费者的体验褒贬不一,这些超市多开在地下等密闭空间里,海鲜等食材味道强烈,不少消费者反映“等位时间长”、“用餐环境不好”。超市里做餐饮本就十分受限,相关许可证件的审批也相当严格,曾有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过他们的项目因许可证难拿而停滞不前。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也未查到部分新零售门店含有“热食制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分析人士指出,新零售市场反应热烈,政策也应及时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
许可证难办
超市里开展海鲜现场烹饪与堂食服务,作为当红新业态,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体验,但是在相关许可证件的审批上却没那么简单。
此前老字号百年义利就曾因食品经营许可证迟迟难获审批而使其在零售门店里开咖啡厅的计划暂时搁浅。一家超市企业负责人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们位于丰台区的门店想做海鲜现场制售,但是超市本身处于地下,由于“地下一层不准做餐饮”等原因,最终证件没有被批下来。据该负责人表示,每个区的门店需要在各自区食药监局单独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增加“热食类食品制售”等经营项目,审核特别严格,往往几个月都办不下来。
据《北京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显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主体业态和经营项目的风险程度对食品经营实施分类许可。食品经营主体业态分为食品销售经营者、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无论主体业态是哪一种,只要涉及对食品原料进行蒸、煮、烹、煎、炒、烤、炸等烹饪方式制作,食品经营许可证上都必须要有“热食类食品制售”这一经营项目,否则就属于超范围经营。
装修升级后的物美超市金宝街店,在超市内引入了海鲜等食材的现场制售与堂食空间,但是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并未查询到物美超市金宝街店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北京尚左律师事务所律师毛伟旗表示,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要符合《北京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试行)》关于食品经营许可的一般要求和食品制售的许可审查要求,并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申请材料,就可以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原则上,获得经营许可的企业信息都会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及时公示。若现场情况与在网站上公示的信息不一致,且不包含相应的食品制售经营项目,则有可能涉嫌超范围经营。
据悉,盒马鲜生十里堡店是北京市场第一家地下经营场所拿到餐饮经营证照的企业。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能够成功拿到相关证照的原因,是因为盒马鲜生为香港注册的企业,而明确餐饮业“禁止使用地下空间从事商业性经营”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适用范围中提到,外商投资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体验褒贬不一
波士顿龙虾、帝王蟹这些平日里不算常见的海鲜水产,如今也被带到大众身边,不仅可以在超市里买到,还能现场烹制和食用,这激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体验热情,让原本冷清的超市再度火爆起来。盒马鲜生甚至吸引了旅行团参观体验,位于永辉超市北京鲁谷店的超级物种在国庆期间也吸引了1700-2000人/天的客流量。有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先挑选好海鲜和牛排等食材,然后可以继续逛街买东西,被叫号后再取餐现场食用,比在饭店吃饭感觉新奇不少。
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业态让生猛海鲜变得更亲民,不过也有一些顾客反映出“用餐环境嘈杂”、“等位时间长”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在刚刚开业的物美超市新零售门店内看到,零售区与餐饮区没有明显的分隔,从水产箱里捞出海鲜总会将水洒落在地上,当店内顾客较多的时候难以及时清理,被踩过的地面显得有些脏,对消费者而言也是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也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超市内部离门窗较远,尤其是位于地下的超市,海鲜腥味较重,通气很不好。
零售业观察评论人王利阳表示,从商超形态来讲,“超市+餐饮”形式是体验性消费的进步。传统商超只重视解决“买”的问题,加入餐饮服务则意味着零售商们开始思考交互体验的价值。目前的几种尝试都很吸人眼球,消费者怀着猎奇的心理也都愿意去尝试。但是海鲜并不属于高频消费,零售商做餐饮方面也未必专业,热度过去之后,用餐环境、服务质量、菜品的价格和口味等问题都会浮现。
政策需灵活紧跟
曾有零售企业负责人透露,食品经营许可证尤其是增加“热食类食品制售”经营项目,申请难度很大。虽然原则上在加工经营场所面积比例、食品操作间环境、排风和调温装置、清洁消毒设施等方面,食药监部门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具备实际经营能力,就可以顺利取得证照。但是上述人士称,在对企业具体审查的过程中,往往难以避免审查人员的主观性偏差,虽然标准是一样的,但是企业能明显感觉到每个区局的执行力度不同。“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创新的形式,证照的审批非常谨慎,可以说很难申请下来。”
便利店也面临过“政策雷区”问题。关东煮、盒饭、饭团等一直是便利店吸引客流及增加利润的主要商品,此前,北京市便利店需要和餐饮企业一样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获得此类食品项目的销售资质,直到近两年随着发展提速,政策才有所松动,将便利店搭载的餐饮项目单独考量,设置了专门适合便利店简餐审批的政策。
有分析认为,对于市场上不断涌现的“超市搭载餐饮”、“无人店”等新业态,简单粗放地“堵”,不如灵活合理地引导。政策先行做好准入机制,让企业在运营时有规则可以遵循,让萌芽的新事物有进一步生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