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全发酵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目前有临床研究指出,红茶可调节餐后血糖,减少脂质吸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红茶具有减肥活性,可控制体重增长,减小食物利用率,改善血脂水平,减少脂质过氧化,抑制腹部脂肪细胞增大,降低胰脂肪酶活性,还可以通过调节蛋白激酶(AMPK),增强AMPK 信号通路的磷酸化作用,使白色脂肪组织转变为棕色脂肪组织。杜钰等大量研究表明,红茶中含有的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成分也可以在胃肠道中起作用,如改善肠道菌群、预防或修复胃肠道黏膜氧化损伤、抑制炎症、预防或抑制胃肠道肿瘤等。以下为目前红茶对胃肠道生理调节与疾病预防作用研究的一些总结。
1
改善肠道菌群
体外实验研究发现,红茶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l)、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emperman等在模拟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实验中发现,以微生物数量、组成和代谢产物水平作为检测指标,红茶中的复杂多酚体系可以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群中有益菌的生长。
2
保护胃肠黏膜
茶色素、茶多糖、茶多酚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体外实验结果发现茶红素和茶黄素等多酚氧化聚合物可以阻止DMH引起的大鼠结肠黏膜DNA氧化损伤,茶黄素能够显着抑制 DMH诱导的DNA氧化损伤,而茶红素的作用效果略高于茶黄素;红茶中的水溶性多糖可以降低乙醇引起的胃损伤(P<0.05),水不溶性多糖对胃黏膜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还可以促进慢性胃溃疡的愈合。
3
调节消化吸收
研究发现,红茶中的芳香物质可刺激胃液的分泌;咖啡碱可以增强肠道运动,并与肠道中的有机酸或无机盐结合,加速食物消化,另外,红茶中的茶色素、残留多酚等物质还能抑制部分消化酶的活性,如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
4
预防胃肠道疾病
(1)对炎症的预防
Maity 等用2,4,6- 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产生炎症性肠病的小鼠模型,研究茶红素对炎症的预防作用,提前用茶红素喂饲过的小鼠,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脂质的过氧化在发炎的结肠中显着减少,丝氨酸蛋白酶活性降低,NO和O2—降低,且对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NB)的激活有所抑制,显着改善了腹泻和结肠结构的破坏。
(2)对胃肠道癌症的预防
Jungil Hong等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影响花生四烯酸在人体结肠黏膜和结肠肿瘤中的代谢,从而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红茶中的咖啡碱对结肠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 语
在泡茶时,泡茶的温度一般以70~80 ℃为宜,这样的水温,适宜于维生素、咖啡碱等成分分解。冲泡的时间一般3~5 分钟即可,冲泡三道,茶叶的有效成分就全部出来了。正常人一般饮茶4~5 杯,浓度适当的茶为宜,约6~7 克茶叶。茶叶太浓,茶量太多均不好。
饮茶虽好,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宜,比如失眠者,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溃疡者、贫血以及孕妇等,就不适宜饮茶,或只能少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