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的大蒜一头多少瓣,个头有多大,这都是有标准的。金乡大蒜标准,现在已成为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金乡县华光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当家人”李双雷告诉笔者,“金乡优质的出口白皮大蒜一般在10瓣到14瓣之间。”
大蒜是我国单项出口的最大农产品,金乡大蒜年均出口量更是占全国的一半。近年来,国外频繁升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使我国大蒜的出口之路颠簸起伏。然而,出口大蒜有示范区有标准,检验检疫有帮扶有指导,正在创建的金乡大宗食用农产品国检试验区也将为大蒜出口“保驾护航”。
练就“金钟罩”
经过30年的努力,金乡大蒜出口进入成熟阶段,金乡成为全国的大蒜贸易集散地和国际大蒜贸易的定价中心。
2016年,金乡大蒜出口达78万吨,创历史之最。同时,金乡冷库储藏能力达300万吨,出口加工备案企业达180余家,金乡及周边大蒜种植基地备案达90余万亩。2016年全国在金乡大蒜贸易商达628家,其中济宁本地贸易商达216家。
山东济宁检验检疫局从2012年开始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建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出口大蒜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按照“抓大带小、划片组合、诚信联保、龙头带动”的原则,探索开展出口大蒜加工企业多个加工场所“链式”备案管理。
经过多年努力,金乡县在2012年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县政府从源头管理农业投入品,加强大蒜种植管理,保证在金乡范围内销售使用的农药符合国际要求。今年,济宁市政府更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据统计,2012年至今,金乡大蒜实现大蒜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物国外“零通报”。
2012-2016年,济宁局对大蒜监控检测24702项次,包括辛硫磷、乙草胺、嘧霉胺、毒死蜱等51种农药,且检出率为零,大蒜农药残留监控情况实现可控。针对大蒜有害生物国外通报及国际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等问题,2013年济宁局开始建立大蒜有害生物风险监控监测体系,以保障辖区生产种植环境安全可靠。
铸成“铁布衫”
2016年2月,印度尼西亚实施新的《植物源性食品安全法规》,令输印度尼西亚大蒜贸易企业焦头烂额。
印度尼西亚作为我国大蒜的最大输入国,年进口我国大蒜达40多万吨,占我国出口大蒜的1/4。2016年新法规的修改涉及面广,要求严格,以农药残留、污染物及食品安全体系为主,不同于以往的以携带有害生物为主,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输印度尼西亚大蒜恐将遭遇“滑铁卢”。
对此,济宁局工作人员立即着手准备,研究印度尼西亚新法规对我国大蒜出口带来的影响,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济宁局工作人员对印度尼西亚新法规提出了合理建议。2月17日,印度尼西亚方面面对详实的研究报告,终于同意减少农药残留检测数量。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济宁局局长鞠波说。
修炼“易筋经”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家不断加严进口大蒜检疫要求,且变化快、针对性强。
为更好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山东检验检疫局和济宁市人民政府6月17日批准设立济宁国检贸易服务便利化服务中心,全国首个服务县域经济的国检贸易便利化服务平台正式成立运行,同时加挂质检总局标法中心济宁大蒜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基地、济宁市自贸协定实施研究中心。
目前,该中心已正式开展有关研究,办理检验检疫出口放行、检验检疫证书和原产地证书签发等业务,检验检疫贸易便利化服务的桥梁作用正在显现。
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释放改革红利,检验检疫部门还将在金乡设立检验检疫试验区,支持金乡完善基地种植、规模加工、贸易物流、检疫处理、物流配送等农产品食品合理的功能分区配置,全方位支持金乡大蒜及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