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余红 通讯员 朱富海) 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新平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竹子种植,让曾经的荒山变成如今的竹海,小小竹笋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竹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
新平县戛洒镇腊戛底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近年来,腊戛底村结合村情实际,依靠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因地制宜,调结构、转方式,把竹产业作为全村的富民产业,发动群众种植竹子,发展竹产业。如今,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还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致富路。
“我们家种植竹子100多亩,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采收到9月份结束,三个月就要采收鲜笋近40吨,加工成笋丝3吨,最多的一天就能加工700公斤。”峨地左小组的何永仙、罗平夫妇乐滋滋地表示,虽说价格有时略有波动,但每年仅笋丝就能为家里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在山清水秀的腊戛底村,依靠竹产业致富的不仅仅是何永仙、罗平一家,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晒满笋丝,走进农户家中,都能看到村民们加工笋丝忙碌的身影。
据了解,腊戛底村委会作为新平县竹子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委会,竹子种植面积36000多亩,全村竹子收入1450万元。截至2016年底,全县以“龙竹”和“云南甜龙竹”为主的竹子种植总面积达36.15万亩,竹子产值达120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