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羊肉”却其实吃到了狗肉,选购了库尔勒香梨却不知这些香梨的老家却并非在美丽的新疆……食品掺假事件防不胜防,一些掺假手段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难以鉴别。
为了确保食品真实性,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追踪溯源,上周,2017年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来自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法国和国内食品企业相关专家、学者、官员、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在论坛上就食品工业界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食品真实性、食品溯源技术、食品标准和法规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作为会议学委会主席发表了关于“食品真实性与食品标签”的主题演讲。孙院士说,一些食品标签本身就存在不真实的问题,比如很多商家用“零添加”作噱头,用“100%纯天然”吸引客户,都可能存在欺诈。想辨明商家说辞的真伪,就需要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
据了解,通过3届“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国际论坛”的交流,同位素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等欧洲食品真实性前沿技术目前逐步被中国食品科技界、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认可,尤其是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已在蜂蜜、果汁、葡萄酒和白酒等行业得到很好应用,并制定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比如中国的白酒造假问题,原来的物理和感官评价的检测方法多是检测产品中是否具备传统白酒的微量物质,但其实这些微量物质也可以通过人工添加。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钟其项博士介绍,稳定同位素技术将能够克服原来方法的弊端,更精准地判定白酒的真实性,目前该项技术标准已经通过并将于2018年正式实施,食品同位素真实性技术标准将纳入白酒产业标准体系。
9月22日,在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国际论坛期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成立筹备大会召开,该分会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提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大会商议决定成立。 文/本报记者 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