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湖南宁乡直属库工作人员正在对农户送来的稻谷进行验收整理。 黄健本报记者张振中摄 |
编者按:眼下,新季早稻已经上市,中稻也由南向北逐渐收割上市。受种植面积增加、加工利润微薄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季早稻的市场反映并不理想,市场主体存在观望情绪。如果将早稻延时销售,又可能面临中稻、晚稻叠加上市,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面对新稻销售的两难境地,种植户要如何应对,要从生产方面做出哪些调整?本版为您带来湖南早稻种植户和业内专家的看法与建议。
“去年稻谷不好卖,亏了100多万元;如果再不找到大买家,今年只能让卖葡萄的收入来填补卖稻谷的窟窿。”早稻收割一个多月了,8月中旬,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合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何金还在拼命跑市场,忙着与学校和酒店对接。
何金流转种植的1000多亩早籼稻实现丰产,平均亩产达到860斤,但让何金感到烦心的是,丰产的早稻难以卖个好价格,就无法真正意义实现丰收。
田野里的丰产并没有带来“口袋里的丰收”,在水稻生产大省湖南,这不仅仅是何金一个人的焦虑,而是相当一部分粮农的担忧。今年湖南早稻卖得怎么样,相关方面和粮农有何对策?带着这些思考,记者走进湖南稻谷主产区,探求湖南丰产早稻的“丰收”之道。
往年市场主动找粮农 今年粮农东奔西跑找市场
虽然受特大持续洪灾影响,湖南今年早稻较去年减产25.6万吨,但808.5万吨的总产量依然排名全国第一,在遭遇洪水淹稻的不利情况下,可以说湖南早稻生产取得了丰收。特别是在稻谷主要供给区省会长沙,2017年亩产达367.35公斤,比上年增加了15.03公斤,增幅为4.27%。
丰产的粮食却愁卖。在何金看来,去年是市场主动找上门,今年却一反常态,粮农们主动找市场,东跑西奔还难得找个好买家。因此,卖给谁成为一道难题。
一般来说,粮农卖粮首选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粮库,但今年早稻较去年下调3元/百斤,是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的首次全面下调,因此粮农收益下滑。但作为早籼稻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主体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也有难言之隐。“最低价收购早籼稻,我们是为了算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农利益的账,而没有单纯算经济效益的账。”中储粮宁乡直属库主任许飞说。在许飞看来,国有粮库是高于市场价的最低收购价130元/百斤收进,但粮食要轮换,稻谷卖出去平均只有125元/百斤,因此,粮库收购稻谷也是亏损状态。粮农以种葡萄等经济作物来弥补种稻亏损,国有粮库是以收购小麦、玉米等弥补收稻亏损。
除了首选将稻谷卖给国有粮库之外,粮农一般还会选择卖给大米加工企业。但大米加工企业的钱越来越难赚,目前一部分只能微利或者负利润生产。湖南水稻主产区宁乡市,有大大小小50家大米加工企业,现在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今年当地一家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今年不少大米加工企业对早稻要么压价收购,要么对市场行情持观望态度,市场主体大量囤库的意愿并不强。
此外,在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忠看来,由于早稻收割后正值市场大米消费淡季,如流通消费量极大的学校处于暑假期间,消费成为空档期,所以大米加工企业谨慎收购。
既然早稻上市后顺市销售遭遇“肠梗阻”,那么是否可以错峰销售呢?许多粮农对此并不乐观。粮农反映:“延时1个月销售,大量中稻要收割;延时2个多月,晚稻就要大量上市;延时1年销售,自己仓容不够,加上仓储条件不行,一旦霉烂损失更大。而且由于今年国有粮库收了大量受灾粮,一年后要提前轮换,因此还要直面轮换粮销售的冲击。”在这样的困境下,原来和何金一起种粮的8个粮农如今只剩下2人在苦苦坚守。
不一味靠政策求保障 要多方向市场要效益
粮食是百业之基,粮价关系着百价之稳。稻谷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粮食经营市场化越来越重要,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
因此,常年研究粮食市场流通的孙忠认为,要稳定粮价、提高粮农收益,一方面,粮农要靠政策寻求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粮农要在产销整个链条中强化市场意识,适时调整品种结构、经营结构,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综合当前的市场行情,建议农户不赌后市,随行就市,有序售粮。
目前,湖南早稻收购接近尾声,湖南启动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当前早稻收购主体包括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加工企业,以及鄂、粤、桂、黔等周边省份的采购商。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承担起湖南托市收购的主体任务,同时也在探索粮食流通领域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今年,针对常规稻,实行最低收购价应收尽收;针对优质稻,参照最低收购价启动收购,但同时随行就市,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价格,实行优质优价。
今年湖南受影响最大的粮农是灾区农户,因此受灾稻能否及时销售成为灾区农户的头等大事。“灾区农民种粮不易,洪灾已经了造成了减产,要尽一切可能维护粮农的收益。”中储粮湖南分公司负责人说。针对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开展了“情系灾区,倾情收粮”的主题活动。
宁乡市夏铎铺镇种粮大户陈建平今年种了300多亩早稻,其中200多亩受灾,亩产平均只有四五百斤,而且收获时谷子上沾有许多泥巴,卖相不好看,如果面向市场难以销售。正在他着急万分时,中储粮宁乡直属库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预约收购。“没想到中储粮将这些泥巴谷以130元的最低收购价收购了,好在没卖给那些土贩子,只有100元/百斤,那我会亏惨。”陈建平感激地说。
“我们不是不要粮,而是需要优质稻,对优质稻需求旺盛,这方面可以说是‘找米下锅’。”湖南卫红米业的一名负责人坦陈,虽然重金属污染治理近几年逐步见效,但“镉米”对湖南影响较深,湘米出湘的确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大米加工企业在收购稻谷品种上极其谨慎。
这样的市场行情倒逼陈建平这些种粮大户调整稻谷品种,陈建平去年种植的优质稻卖给中储粮获得了优价:145元/百斤。受此激励,今年他只种了300多亩早籼稻,而晚稻优质稻种了600多亩,他指望着“优质优价”的晚稻能弥补早稻受灾的损失。
湘米出湘受阻,何金将今年种植的1000多亩早稻销售寄托于湖南本土市场上。早稻收购前,他就开始带人到处跑市场,重点抓住“秋季开学后学校大米消费将进入旺季”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向学校推销稻米。截至记者发稿时,他以150元/百斤的价格拿下了湘南学院食堂一年的大米供应订单。凭此订单,何金7成的早稻已经销售完毕。他现在还继续在跑学校、跑酒店,希望将未销的3成早稻卖出去,并为晚稻销售做准备,开辟市场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