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记者从2017年四川省“质量月”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系统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风险严防,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工作,成效明显。上半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1%,延续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态势。
源头严控 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四川加快高标准农田绿色转型,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92万亩。推行以种定养、种养循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模式,开展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和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配套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6686处、农村户用沼气607.6万口,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62%。积极探索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模式,建设综合治理示范区2万亩。
同时,四川实行化肥农药“两减量”。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00万亩次,打造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10万亩,建设减量增效示范区20万亩;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农户分户防治、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以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替代手动落后器械,开展政府购买病虫防治公共服务试点,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534万亩,建设绿色防控示范面积1800万亩,全省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为36%、25.8%。
在产地环境保护方面,四川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15.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6.7%,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76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67万亩。
过程严管 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
据了解,四川现行省级农业地方标准799项,涵盖种养殖主要产品,覆盖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新一轮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33个现代农业、26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以及21个现代农业示范市县、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省市县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200个。
目前,产业基地已覆盖21个市(州)、115个县(市、区),建成粮经复合产业基地1000万亩(其中川西“稻菜”轮作600万亩)。累计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06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84个,水库生态养殖10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20万亩。
同时,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建设“五大工程”,大力培育“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省级区域品牌,向社会公开推介10个优秀农产品区域品牌和50个品牌农产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省“三品一标”493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379个、绿色食品1303个、有机农产品1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56个,数量稳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
风险严防 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四川实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专项监测等监测计划,年定量监测农产品样品量达到2.4万批次,年快速抽检农产品样品量达到450万批次,有效排查风险隐患,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99%以上。今年以来,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6655个,总体合格率99.1%。
据悉,四川省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追溯平台建设,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推进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监控、收储运监管全链条电子化、透明化。目前,累计2612家主体入驻省级追溯平台,使用追溯码2.48亿张,接受消费者查询361万次。被农业部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3个试点运行省之一。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已连续9年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暨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生素、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三鱼两药”7大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省出动执法人员25.9万人次,查办案件996起,收缴假劣农资15.6吨。
示范引领 创新监管工作模式
四川省从2012年起,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目前,省政府已认定授牌6个市和92个县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县)。
据悉,四川在监管示范市(县)实现“五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田间到市场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有力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对授牌的省级监管示范县实行资格复审、动态管理,对不合格的报请省政府“摘牌”。
同时,四川省择优选择条件保障好、创建积极性高、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县(市)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目前,四川省已有1市4县被农业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广元市和旌阳区等11个县被列为第二批创建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