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黑作坊  奶粉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杨红军:加快凤凰县养殖产业提质转型的调查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9  来源:凤凰县畜牧水产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扶贫攻坚战略实施,着力加快养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养殖产业提质转型,不断增强养殖业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开拓了养殖业工作新局面。当前,我县养殖业仍面临着资源利用不足、产业链条不全、市场波动剧烈、疫病风险加大等许多突出问题。根据现今产业发展的生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近期我局针对湘西黄牛、稻花鱼、林下生态养殖等颇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力求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养殖产业建设理顺思路。


一、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养殖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县养殖业产业形成了以生猪为主、草食物业与家禽为辅、稻田养鱼与林下生态养殖多点开花的产业构架,其中,湘西黄牛、稻花鱼、血粑鸭、林下鸡具有打造成凤凰特色养殖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一)湘西黄牛。湘西黄牛是湖南省一个著名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凤凰县是湘西黄牛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和天然的饲养条件,高峰时期,全县湘西黄牛养殖量达4万余头。但近年来受农业机械化普及和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影响,造成湘西黄牛养殖量大幅下降,据统计,目前全县湘西黄牛存栏仅余3663头,其中母牛1448头。在湘西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上,我县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湘西黄牛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当时建立了以腊尔山台地为保种选育区,以其中的柳薄乡、禾库镇为保种核心区的湘西黄牛品种资源保护区。在保种区内确立保种核心基础牛群零世代802头,严禁外来血源进入选配牛群,有效地保护了湘西黄牛的天然基因库,为湘西黄牛的科研和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稻田养鱼。凤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群众养殖习惯和基础条件较好。之前,全县稻田养殖一直按照传统的方式(人放天养粗放模式)进行,群众养殖随机性强,养殖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加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严重污染了稻田的种养生态环境,导致稻田养殖产品质量下降,使稻田养殖发展步入低谷。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水库大水面开发、网箱养殖技术推广和休闲渔业的兴起,稻田养殖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生态农业,全面推动扶贫攻坚的背景下,县委县政府从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生产模式入手,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整合扶持力度,利用本地稻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稻田生态养殖,有效实现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对接,为稻田生态养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县共有宜渔稻田10.5万亩,实际稻田养殖面积3万亩,其中宽沟连作标准化稻田养殖鱼1万亩,核心区6000亩。养殖核心区主要分布在阿拉、吉信、新场、茶田、茨岩、廖家桥等乡镇,养殖品种主要为常德、重庆引进的杂交鲤,搭配少量草鱼、鲢、鳙鱼。传统平板式养殖平均产量为20—30斤/亩,产值为400—600元/亩,标准化稻田养殖平均产量为60—80斤/亩,产值为1200—1600元/亩。


(三)林下养殖。我县林下养殖起步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近两年受消费水平提高、产品需求转变及扶贫政策推动等影响,林下养殖发展逐步加快,先后发展了新场镇大坡村果园养鹅示范点、山江镇凉灯村林下养禽示范点、阿拉镇黄合村林下养鸡示范点、林峰乡都罗村果园养殖示范点等多个林下生态养殖示范点,培植发展各类林下养殖大户20余户,2016年全县林下养殖各类家禽达5万羽。


二、养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我县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粗放养殖模式占主导地位,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经营理念较原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全县规模养殖户常年保持在200户左右,大部分养殖户规模偏小、配套设施不齐全,尚处于原始、粗放式养殖,养殖技术水平低,饲养动物营养不均衡,饲料转化率低。养殖品种单一,种羊、种牛等品质参差不齐,未形成规模化的杂交生产体系,饲养动物屠宰率、胴体重、个体产肉量水平低,优质高档的畜禽水产品较少。


(二)资源利用率低。一是天然饲草与农用秸秆合理利用率低,其中秸秆合理利用率不足1%;二是人工种草科技水平低,由于养殖户素质参差不齐,人工种草效益也不尽相同,加上部分养殖户科技意识淡薄,人工种草推广面也有所制约。三是饲料体系建设缓慢。目前,凤凰县肉牛、肉羊养殖基本属于粗放式养殖,饲料主要是玉米秸秆,而苜蓿等优质牧草的推广有限,全株青贮技术在饲草发展上还没有推广,严重制约着凤凰县草食牧业的发展。四是稻田利用率低。全县宜渔稻田10.5万亩,但2016年稻田养殖面积不到2万亩,其中70%以上为传统的人放天养粗放模式的稻田养殖,标准化综合养殖开发的稻田不到30%。


(三)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由于国家部分政策门槛较高,县里扶持力度有限,加上近年来部门资金整合用于精准扶贫,养殖产业发展基本上只能靠自力更生,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同时部分政策连续性不足,如湘西黄牛保种,在2005年相关扶持政策终止后,种群管理陷入混乱,野交乱配、近亲交配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凤凰县纯种湘西黄牛的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品种资源保护几乎陷入绝境;又如现全县发展模式化稻田生态养殖主要依靠稻花鱼产业项目扶贫资金1232万元,其中1100万元是针对贫困户的扶贫资金,132万元为项目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配套资金,加上县财政整合配套,总的配套资金不足150万元。这与该产业集中开发、连片规模化养殖的要求差距较大,按全县建设八个以上示范养殖区计尚缺配套资金500万元。


(四)抵御风险能力差。一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近年来养殖产品市场受到各类复杂因素影响,不时产生大幅波动,养殖户在市场陷入低迷状态时常常处于被动,结果往往是损失惨重甚至黯然出局。二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几年冰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我县养殖业造成了较大损失,养殖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亟待增强。


(五)产业链条不完善。多年来,我县畜禽水产品均以鲜活产品销售为主,精深加工处于空白,产品附加值低,养殖效益水平差,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尽管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涌现一些加工旅游食品为主的企业,但规模较小,没有得到国家多大扶持,技改项目无法实施,多数企业为保生存求量不求质,难于发挥在养殖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三、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一)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一是草场资源丰富。全县草山草坡面积达10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3%,理论载畜量近5.6万个黄牛单位。其中腊尔山台地两镇一乡拥有各类草场19.59万亩,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17.21%。全县有万亩以上连片草场1处,5000亩以上3处,千亩以上2处,千亩以上连片草场总面积达4.87万亩。丰富的草场资源为湘西黄牛等草食牧业和林下生态养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宜渔稻田面积广。全县境内近百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目前凤凰全县水稻种植面积24万亩,宜渔稻田10.5万亩。三气候条件适宜。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南端,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500mm,年均气温15.9℃,无霜期276.2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类生物的生长和繁育。


(二)养殖基础好。一是品种基础好。凤凰县本地畜禽品种主要有湘西黄牛、武雪山羊、湘西黑猪、凤凰土鸡、凤凰麻鸭等,引进品种有南江黄羊、波尔山羊、大约克猪 、长白猪等优良品种。凤凰县是湘西黄牛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湘西黄牛是湖南省著名的地方优良黄牛品种。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1个牛品种之一,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2年获得国家商标局 “湘西黄牛”注册商标。二是群众基础好。我县养殖历史悠久,农村普遍有养殖家禽、家畜的习惯。近年来一批养殖致富能手的涌现,点然了广大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热情。去年我县还先后举办了“古双云稻花鱼文化节”“黄合稻花鱼节”等生态养殖旅游观光活动,为养殖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市场空间大。2016年我县游客接待量达1250万人次,全县年畜禽渔等肉类消费预计在1.8万吨以上。我县与贵州、怀化等地相邻,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县境有包茂、杭瑞两条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全县乡级公路全部完成水泥硬化、实现村村通,电力设施完善,通讯灵通,畜禽水产品可实现高效物流,可快速销往周边省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推进全县养殖产业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当前社会,绿色、生态、安全已经成为牧渔产品消费的主流趋势,湘西黄牛、林下生态养殖、稻田养殖等生产的畜禽水产品完全契合了这一要求,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养殖产业的发展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包括精准扶贫人口在内的劳动力就业,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充分利用县内资源,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加大投入,做大做强我县养殖产业,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应充分认识到养殖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养殖产业建设的相关领导机构,切实把养殖业作为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出成效来。


(二)加大品种保护,奠定发展基础。加大对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主要是做好湘西黄牛的保护。将凤凰县腊尔山镇、禾库镇、两林乡3个乡镇列为凤凰县湘西黄牛保护核心区,其他14个乡镇作为覆射区,对县内养殖的凤凰县湘西黄牛进行种群保护。按照“活体保群、纯正原种”的原则,以保种为基础,以选育为中心,对现存的凤凰县湘西黄牛的6个家系进行活体保种,尽可能使其基因库中的基因不由遗传漂变而丧失。扶持建立标准种群保护场20个以上,通过保护场辐射优化,5年后保护区湘西黄牛母牛存栏10000头以上,为湘西黄牛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三)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支撑。严格按照养殖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科学对全县养殖业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深化以腊尔山台地为主的湘西黄牛保种核心区、其它乡镇为杂交生产区的湘西黄牛产业基地建设,以阿拉、吉信、新场、茶田、茨岩、廖家桥等乡镇为主的稻田养鱼产业基地建设,以山江、新场、林峰、阿拉等乡镇为主的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以水打田、林峰、新场、沱江等乡镇为主的血粑鸭生态养殖原料基地建设。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养殖户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对养殖优质湘西黄牛种公牛和能繁母牛的每年给予500—1000元/头的奖励,林下养殖家禽2000-5000以上的养殖户给予5000—1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并加大稻田养鱼扶贫项目资金配套,加快集中连片开发,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稻田养鱼户提供鱼苗鱼种扶持和技术支持。每年组织举办对养殖户、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四)培育新型养殖,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完善生产链条。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走“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大户+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专业村、专业大户为纽带,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产业发展活力;二是完善加工链条。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用凤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围绕凤凰养殖资源和畜禽水产品销售市场,从事畜禽水产品加工,打造凤凰畜禽水产品优质品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三是完善销售链条。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的作用,连接农户、兑接市场,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格局。


(五)强化品牌建设,营造发展氛围。结合旅游业发展,大力实施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规范“凤凰血粑鸭”生产标准,将“凤凰血粑鸭”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加快研发以“湘西黄牛”“凤凰稻花鱼”“凤凰生态养殖家禽”“湘西黑猪”等为主的旅游休闲食品和菜品,支持全县各大餐饮企业推出以地方特有食材为主的特色宴席,并利用“互联网+”推动凤凰特色加工肉食品销售,全面打开市场。同时结合乡村游、生态观光游等形式,大力发展稻花鱼农家乐、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坚持每年举办“稻花鱼文化节”“凤凰腊尔山湘西黄牛赛牛大会(节)”等特色旅游文化活动,加大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为全县养殖产业发展壮大声势。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