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大学、北京市疾控中心、重庆医科大学等8个单位起草,规定了6岁~17岁中小学生全天即一日三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配餐原则等。作为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此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并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标准提出,一日三餐应提供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类等4类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尤其是早餐。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35%~40%、30%~35%。
标准提出,学生餐的5条配餐原则应为品种多样、预防缺乏、控油限盐、三餐时间、因地制宜。
一、品种多样:食物互换,在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食物互换,做到食物多样,适时调配,注重营养与口味相结合。谷薯类包括米、面、杂粮和薯类等,可用杂粮或薯类部分替代米或面,避免长期提供一种主食。每天提供至少三种以上新鲜蔬菜,一半以上为深绿色、红色、橙色、紫色等深色蔬菜,适量提供菌藻类。有条件的地区每天提供至少一种新鲜水果。禽肉与畜肉互换,鱼与虾、蟹等互换,各种蛋类互换;平均每人每天提供200g~300g(一袋/盒)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如酸奶。每天提供各种大豆或大豆制品,如黄豆、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腐脑等。
二、要预防缺乏:经常提供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木耳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深绿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三、控油限盐:学生餐要清淡,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30g,提供的食盐不超过每人每天6g。
四、三餐时间:早餐以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之间进行为宜。
五、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食物品种、季节特点和饮食习惯等具体情况,结合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和身体活动水平配餐。
标准提出学生餐要合理烹调,蔬菜应先洗后切。烹调以蒸、炖、烩、炒为主;尽量减少煎、炸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烹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