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将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六大特点。
(一)特用玉米面积扩大
2017年全市鲜食玉米47万亩,较2016年42万亩增加12%。其中糯玉米42.6万亩,较上年增4.41%;甜玉米4.4万亩,是上年面积3.6倍,增幅显著。青贮玉米面积9.17万亩,比2016年5.3万亩增73%。全市特用玉米占玉米面积的比重由6.6%增加到7.9%,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二)特用玉米规模化水平提高
2016年以前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较少,但2017年已有500亩以上,甚至有超1000亩的种植大户。如合川区种植大户莫应明以承包方式流转近200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渝青玉3号,黔江区白石乡种植大户李官品目前种植规模也已达500亩,且带动周边发展青贮玉米1700亩;酉阳县目前全县发展甜玉米基地面积1.23万亩,其中50亩以上规模的种植大户共50户、专业合作社2个、龙头企业2个,规模化种植面积5387亩,规模最大的“酉阳县敏兴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种植规模达到2500亩。
(三)特用玉米种植效益好
2017年渝北区茨竹镇重庆福小生态农业合作社、重庆青盈农业股份合作社基地种植的“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平均种植密度为5406株/亩,平均亩产量(鲜重)达6.06吨,亩产值达3000元,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渝北区通过推广电热温床、双膜软盘和营养钵育苗,春糯玉米提早到6月初上市,销售价达到6元/公斤,亩产值达4800元,亩效益达3500元以上。
(四)青贮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奶牛等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业主经营意识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青贮玉米在播种、采收等关键环节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或租用先进机械,特别是机收,几个主要基地普遍采用一段或两段式收获,其机收设备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如合川区业主莫应明租用克拉斯联合收割机,收获粉碎两道工序一次完成,作业效率12亩/小时、费用50元/吨,仅为传统收获(粉碎)一半的成本。黔江区由于受山地地形限制,业主李官品采用人工收割后再机械粉碎的两段式收获,他们引进购置德国kemper机械粉碎机,加工效率20吨/小时、加工费用20元/吨,大幅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了重庆市青贮玉米的机收水平。
(五)农旅结合打造鲜食玉米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鲜食玉米的发展与旅游充分结合,提升旅游产业的同时,也逐步提升了鲜食玉米的知名度,打造了鲜食玉米品牌。如綦江区就倾力打造石壕镇糯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且成功申请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地认证。并通过连续举办糯玉米展销会、推介会,“花坝糯玉米”成为了市内闻名的绿色食品品牌,“花坝玉米节”目前也已成为綦江区重要的乡村旅游节。2017年石壕镇糯玉米已达10400亩,今年平均亩收入超2400元、亩纯收益达到1400元,经济效益显著。
(六)鲜食玉米保鲜加工开始起步
长期以来老百姓喜食糯玉米,近年来随着甜玉米品种的更新,也逐渐受到市民青睐,市场销路不断扩大。而鲜食玉米如不及时销售煮食,糖份和有机物会逐渐消耗,品质下降,食口性变差,供应时间有限,为保证周年满足市场的需要,鲜食玉米保鲜加工开始起步。酉阳县龙头企业“敏新农林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甜玉米及订单收购周边农户鲜食甜糯玉米的方式,引进的鲜食玉米全套加工、冷冻设备年加工能力达1.8万吨,加工鲜食甜糯玉米周年供应湖北、福建、广东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