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上虞区到位落实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要求,削减养殖总量、推进农牧循环改造、建立网格化智能监管体系、创建美丽牧场,“四手笔”统筹有序推进,一幅生态美丽畜牧业“全景图”在上虞大地上徐徐展开。
一、“一手笔勾图”削减控制养殖总量
严控养殖总量是防止养殖污染的根本之举,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2016三年来,我区累计关停畜禽养殖场2058家,清养生猪18.43万头、家禽109.59万羽,落实补助资金9100余万元。目前我区仅保留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67家。后续还有2家生猪养殖场,约10万头生猪,已列入关停清养名单。现全区生猪存栏总量已控制在20万头以内。同时,为巩固畜禽养殖削减成果,我区今年初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复养、新养集中清理“回头看”行动。以乡镇(街道)级自查和区级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已关停养殖场开展防复养巡查,发现、处理问题21起。有效抑制了复养、新养反弹现象,维护了生猪关停清养成果。对全区养殖总量的严格把控,是畜牧业转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描绘美丽畜牧业“全景图”的“勾图第一手笔”。
二、“二手笔填彩”落实农牧循环改造
一是持续推进养殖污染治理。我区按照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五位一体”要求推动品质畜牧业建设,目前全区仅保留了167家生态化养殖场。根据2016年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精神,今年5月,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要以发展品质、生态畜牧业为核心,以稳定生产、加强防控、整治提升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区农林局制定出台了《上虞区畜禽养殖业农牧对接实施方案》,通过强化主体责任、突出资源利用、加强污染管控和增强处罚力度四项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养殖污染物生态资源化利用效率,切实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二是养殖户污染管控主人翁意识增强。我区各养殖场主主体责任,污染管控“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在生态化改造和深度治理的基础上,主动寻找、积极消除畜禽污染隐患。如道墟镇祥盛农业有限公司粪污异地消纳。百官街道杨丰牧业减少饲养量,加大绿化投入。丰惠镇5家猪场,建设异位发酵床,利用粪便生产有机肥。
三是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及保险联动体系。自2012年起,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在我区全面铺开。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补助政策。在全区各乡镇街道、规模猪场共建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163个,总容积达1.5万立方米。建立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1+168”保险联动模式。近年来,累计处理病死动物 18万余头。
养殖污染治理,农牧循环改造是推动畜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很好地解决了污染与发展的矛盾,赋予了畜牧业活力与生机,是描绘美丽畜牧“全景图”的“填彩之笔”。
三、“三手笔润色”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
我区2016年5月建立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今年初,根据省百日行动要求,区畜牧局对167家生猪养殖场实行“一场一干部”监管制度,共组织区级巡查3次,出动96人次,巡查501场次,累计发现问题69处,在6月底前均完成了整改。为巩固畜禽养殖场关停拆除工作成果,今年6月区农林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畜禽养殖场复养、新养集中清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各乡镇街道在自查自纠后上报问题18个,随后区级抽查211家,共发现21家养殖场存在复养、新养问题,已下发《上虞区畜禽养殖场复养、新养情况抄告单》至有关乡镇街道,并于7月底整改到位。同时,全区167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安装视频监控和沼液液位仪,统一纳入环保监管平台,实现监督“全天候”,污染“无死角”。
四、“四手笔点睛”创建美丽生态牧场
按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要求,“美化、绿化、洁化、制度化、设施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对生猪养殖场深度改造,下大力气开展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作。2017年,我区省市级美丽生态牧场任务12家,区级立项27家,包括省级9家和市级18家。部分美丽牧场创建工作进入验收阶段。我区积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与浙江省农科院的合作力度,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创立了一批科技示范的院地合作项目。生态化美丽牧场成为我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旗帜”和“招牌”。输出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彰显与时俱进的绿色发展理念,我区生态美丽畜牧业格局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全景图”,创建美丽牧场实为“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