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逛超市的时候,肉类、水果、蔬菜、零食……往往会选购一大堆的商品放满整个购物车。结账的时候,收银员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要不要塑料袋?大的5毛,小的2毛。”这样的场景,您是否很熟悉并常常经历?
今年是我国实施限塑令的第10个年头。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人们广泛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限塑令”实施已9年,“限塑”效果如何?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是否减少了?在超市不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后,市民们的购物习惯有些什么改变?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是得到了遏制还是有了新的变化?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各种超市和商场,有偿使用塑料袋已成习惯。
“限塑令”9年:是打破旧习还是陷入尴尬?
8月19日上午11点,由于周末购物的人众多,桂林南城百货超市多个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一共130元。袋子要吗?”“不用不用,我带了。”市民王阿姨一面交钱,一面从自己的手提袋里掏出了自备的无纺布购物袋,将猪肉、鸡蛋、蔬菜一样样装进袋子里。王阿姨告诉记者,从“限塑令”实施开始,她包包里随时会带着一个购物袋,如今已成了习惯。“买一个大塑料袋要花5毛钱,本来我们买菜就是为了便宜个一块五毛的,花钱买塑料袋,不划算。而且购物袋还结实,东西再多也不怕。我觉得用购物袋挺好的,塞进包里也不占地方。”王阿姨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限塑令”实行9年,不少市民逐渐养成了使用购物袋的习惯,像王阿姨这样的市民渐渐增多。在桂林的许多大型超市、商场,塑料袋的使用量相对在降低。日前,记者在桂林百货大楼商场一品牌鞋专柜看到,市民邓女士在挑好鞋子付款后,销售人员将鞋盒顺手装入一个无纺布购物袋中。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购物他们都会赠送一个纸质或者无纺布购物袋,不再使用塑料袋。
此外,“限塑”之后率先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超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也在减少。“现在是有偿使用,很多老年顾客逛超市,随身都带着一个环保袋。有的年轻顾客在所买东西不多的情况下,就直接塞进手提袋里。”在沃尔玛超市当收银员的小王告诉记者。
然而,记者在走访了桂林南城百货、沃尔玛、百货大楼、微笑堂等大型超市和商场后发现,大部分使用购物袋的群体为老年消费者,许多年轻消费者特别是男性消费者结账时直接购买塑料袋的情况仍十分常见。记者在某大型超市收银台前观察了近1个小时后,发现有50多名顾客购买超市的塑料袋,而且多为中青年消费者,自己带购物袋的消费者为12人,其中有10名为老年消费者。虽然商场大多能做到不主动提供塑料袋,但许多消费者却将“限塑”等同于“买塑”,花上几毛钱,便心安理得地将塑料袋拎回家。“年轻人很多不在乎那两三角钱,而且通常嫌麻烦不会携带购物袋,购买的商品比较多的话,虽然我们超市也有偿提供环保购物袋,但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几毛钱的塑料袋,而不是购物袋。”桂林某大型超市收银员黄瑾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限塑令”实施9年之后,真正养成减少使用塑料袋、采用购物袋购物习惯的市民并不占多数。许多市民在采访中表示,在“限塑令”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自己也曾使用购物袋买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习惯却没能坚持下来。“我们这种用上下班间隙买菜的上班族,真没时间专门提个篮子买菜。而环保袋也不如塑料袋方便携带,如果买鱼、肉、海鲜这些也不能直接放在购物袋里,还得用塑料袋装上。”在乐群路附近上班的黄小娟说。
确实,9年来,一些市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却有很多人把“限塑”理解成了“买塑”,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旧习依然难改,“限塑”似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由于成本低廉,菜市场的小商贩大量使用并给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
记者调查:农贸市场“积习难改”,快递塑料包装成“新患”
同时,随着市民消费方式的改变,在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的命题下,又出现了新的难题……
近日,记者到乐群市场逛了逛,发现几乎每个买菜的市民手里都会拎着几个塑料袋,而这些都是摊主们免费提供的。“一般都会有三四个塑料袋,有时候买的菜多,手上就会提溜着八九个袋子。”市民王阿姨告诉记者,以前她也会带一个购物袋买菜,但市场上的摊贩们都会提供塑料袋,大的、小的都有,根本不再需要另外准备购物袋,她也就不带购物袋去买菜了。记者在一个牛肉摊点买了一斤牛肉,肉贩称重后顺手抽出一个超薄塑料袋,将牛肉放入其中,再套上一个塑料袋,递给记者说道:“两个袋子,拎着方便点。”
记者走访桂林多个传统菜市场发现,这些市场几乎所有摊主都免费为市民提供各种颜色的超薄塑料袋,而在卖肉类、带有汁水或比较油腻的食品摊点,更是会一次使用两个超薄塑料袋。在传统菜市,“限塑令”几乎等同一纸空文。
而随着网购的发展,废弃的快递塑料包装如何处置成了新的问题。商家为了在快递过程中保证商品的完好,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快递纸箱里面经常有用来填充空隙的塑料泡沫,商品常被层层胶带和气泡垫包裹得严严实实。而消费者在拆开这些包裹后,垃圾桶则成为了这些塑料包装的统一归宿。记者在某小区提供快递代收服务的物业中心看到,房间里堆放着上百件快递,其中约有三分之一都是塑料包装。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312.8亿件。以此推算,去年中国大陆地区消耗塑料编织袋29.6亿个、塑胶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避免撞击的缓冲物29.7亿个。桂林的快递业务量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根据桂林市邮政管理局日前对外公布的《2017年1—6月桂林市邮政行业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28.6万件,同比增长25.93%,平均每月138万件。
一般而言,快递包装垃圾中的纸箱都会被废品回收人员进行回收,而快递袋、胶带、填充泡沫等塑料制品由于缺乏专门的回收管理途径,则会被丢弃变成垃圾。这些材料一次性使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对水土环境的污染亦不容小觑。以透明胶带为例,这种胶带的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在土壤中至少要经过100年才能自然分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城市中心区混入清运生活垃圾的快递包装垃圾占到生活垃圾总量的15%左右,而快递包装垃圾的增量在清运生活垃圾增量中占比超过九成。由于“限塑令”的约束范围仅限于“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显然,快速增长的快递塑料包装垃圾目前处于“法外之地”仍无约束。如何杜绝快递包装浪费,减轻环境污染,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患”。
市民到菜市场买一次菜,往往会拎上好几个商贩免费提供的超薄塑料袋。
探因:是什么让“限塑令”禁而不止
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一个更符合中小商贩利益取向的选择
在桂林的各大超市和大型商场,超薄塑料袋基本已销声匿迹,但在菜市和农贸市场,则随处可见免费超薄塑料袋的身影。为什么难以杜绝使用超薄塑料袋?记者与几个商贩进行了交流。
“一把白菜4块钱,买菜不给人家塑料袋装,那谁来我这里买菜?那种厚的塑料袋成本太高,我们小本生意要免费送肯定亏啊。”在文明市场一个卖蔬菜瓜果的小贩对记者道出心声。另一个经营餐饮店的店主也告诉记者,其实一个塑料袋不值多少钱,如果真按照“限塑令”的要求,一个塑料袋卖一到两毛钱,那商家就要准备大量的一毛和五毛钞票来给顾客找零,这无论对于顾客还是商家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在大环境下,大部分商家都不收塑料袋的钱,偏偏有一家商店要收这几毛钱,多少会让人觉得小气,从而影响生意,所以宁愿免费送给顾客使用。
而真正符合环保要求的可降解包装袋、餐盒不仅成本高,且可降解塑料袋也没有普通塑料袋耐用,还有一些降解塑料怕水、不耐高温,很难满足各种各样的商品,比如水产品、高温食品等的盛放需求。
此外,不少市民和摊贩也承认,少用塑料袋确实好,但不用的确不方便,加上大家都用,也就觉得没有什么了。
政府部门监管乏力,存在政策死角
作为一项公共环保政策,“限塑令”要真正取得实效,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但作为“限塑令”的主要落实部门,桂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科的负责人则坦言,“我们十分被动”。
“今年以来,我们市局已经针对桂林市的几个商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执法检查,主要是北斗、德天等几个旅游商品批发市场。这类行动我们每年都会进行很多次。”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6月16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分局漓江工商所执法人员到辖区的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开展了一次“限塑”专项整治行动,当场责令下架不合格的塑料购物袋20箱(约5万个)。“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还是以下架和教育为主,处罚等强制手段基本很少采取。”该负责人表示,“而且在执法过程中,因为没有测量工具,往往无法断定商家使用、销售的是否超薄塑料袋,完全只能用肉眼判断厚度是否小于0.025毫米,也不能送到质监部门进行检测,因为同样难以测量。”
有专家指出,“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使用依然泛滥的原因有很多,从主观上讲,塑料制品符合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习惯,相关的替代品没有及时跟上,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后果认识不足。加上相关部门查处不严、执法缺位、舆论引导不够,都导致了全国普遍存在的使用塑料袋令行不止的状况。
“白色污染”如何才能遏制?
数据显示,2017年5月我国塑料制品产量674.6万吨,同比增长3%,1—5月累计产量3047万吨,同比增长3.8%。由此可见,塑料制品的消费仍呈上升趋势。面对越来越大的“白色污染”压力,我们能做什么?
“其实桂林市的情况是在逐渐好转的。通过我们的执法行动所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合格的塑料袋数量在逐年下降。目前,除了对经营不合格塑料袋的商家采取下架、教育措施之外,我们能做的很有限。从源头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呼吁市民在购物的时候尽量少用或是不用塑料袋,树立绿色环保观念,是杜绝‘白色污染’的治本之道。”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科负责人表示。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也提出了重提菜篮子的想法。家住民族里小区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无论是不是超薄的塑料袋,它们的本质都是“白色污染物”,都是比较难降解处理的。真正环保的做法,还需要大家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此外也有市民呼吁,国家应该在相关替代品产业上加大投入,生产可降解、成本低廉的环保制品。譬如,可以考虑对企业相关的科技研发进行补贴,对生产可降解产品的企业减免税收,使公众获得更加方便、环保、便宜的替代产品,从而从源头上堵住“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