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效在北京“双安双创”成果展上获高度肯定;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安排了79027批次食品安全抽检(不含快检)任务;推动地方立规,颁布《成都市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为全市4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4636家重点经营企业换发新《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昨日,我市2017年食品药品半年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总结上半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找出特色亮点,继续深化保持,深刻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症下药,进一步明确下半年的工作目标、思路和举措。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今年6月29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在北京启动了“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览,成都市作为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市首次进京参展,带去“成都经验”,获得高度肯定。
今年年初,我市拟定了《成都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7版)》,全面贯彻国务院、省食安办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明确创建工作措施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2017年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区(市)县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创建过程中,向全国各地一百余批次来蓉学习考察团介绍了成都经验。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通过整治净化市场环境。我市制定并印发了《2017年度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就食品环节整治、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畜禽屠宰整治、重大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整治等工作进行部署,持续开展专项整治。
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食用野生菌工作的风险防范;建成全市食品“三小”监管平台,将全市“三小”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统一登记管理,一系列措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为了加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力度,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安排了79027批次食品安全抽检(不含快检)任务。圆满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43起,保证了361.6万人次用餐安全。
维护群众用药安全
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规定,一些常见病、慢性病需要长期、固定服用的药物,大多是处方药,却无法在药店购买。为在药品零售环节健全惠民机制,市食药监局在全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中全面推行电子处方试点。通过电子处方设备选择科室,连线后台医生,健康咨询、处方开具、处方审核、药品购买一步完成。
在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方面,首先,我市严格监督企业实施新修订GMP,对已通过新修订GMP认证的生产企业,继续加强对企业执行新修订GMP的情况检查,严密组织对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认证现场检查,防止企业重认证、轻执行。对重点品种、高风险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对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和国家基本药物企业监督督促。开展药品风险研判,梳理药品风险隐患点47个,分级分类制定防控措施。
针对化妆品监管,为全市4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4636家重点经营企业换发新《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加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网上备案,完成5349个品种网上备案的审核及现场检查工作,占全省审核量的84%。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以办理大案要案、疑难复杂案件、跨区域案、市直管企业案件为工作重点,通过大案要案形成对违法行为的行业震慑。成立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规范重大执法案件审理,完善审理决定制度。
在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社会广泛关注的领域开展各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例如,在食品领域开展冷冻食品、火锅老油专项整治;在药品方面开展荷花池中药材专项整治、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在医疗器械领域开展定制式义齿、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骨科植入物、体外诊断试剂专项治理。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各类检品28481批,收集各类监测报告1024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011份,受理投诉举报10815件;全市立案查处2418件,处罚没款348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