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她是“敢吃螃蟹”的农家女返乡创业带富乡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4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杨雪花和农妇一起在无土栽培基地劳作。李佳摄


在省道S245线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岩头村路段,一片看似不起眼的“荒山”是村民杨雪花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在这里,杨雪花的养鸽规模不断扩大,赢得了“鸽子姐姐”的美誉。不满足于现状的她,悄悄地在这片土地播下无土栽培生态产业的“种子”,并已崭露头角。


做自己,她是“敢吃螃蟹”的农家女


见记者到来,杨雪花放下了手头的活儿,热情洋溢地招待。皮肤黝黑的她笑容常挂脸上,露出两排皓齿,与普通农家女并无二样。随着聊天深入,一个20年的创业励志故事让记者一行心潮澎湃——


1997年,在佛山棉纺厂工作的杨雪花赶上了“下岗潮”,她没有赋闲在家而是随即做起了服装生意,日子过得平淡却踏实。2006年,她听取了老同学的建议后决定“转行”,养起了白鸽。


2007年,仁化养鸽产业还是一片空白,杨雪花尝试养殖了150对白鸽,因不懂疾病预防而“全军覆没”。痛定思痛,杨雪花开始奔赴全国各地“恶补”养殖知识,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她尝到了养鸽的甜头。


但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让养鸽场受到重创。“每只鸽子的养殖成本在8元左右,单价掉到了3元也乏人问津。”杨雪花告诉记者。虽然旁人不解,但丈夫叶家强却很支持她。


在大多数人“退市”时,杨雪花选择了逆势扩产。“当时扩产的成本是最低的,虽说风险大,但机遇也大!”此时的杨雪花身上有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大胆豪气,她用借来的钱一口气将养鸽规模从1500对扩大至3500对。这个冒险的决定在2014年却令她收入颇丰。


事业步入正轨后,杨雪花于2014年6月成立当地联创白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2015年10月成立仁化县新农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她开始发展电商配送,将17家散户单位的农产品运至仁化丹霞新城农产电商超市统一售卖,解决农户的销售问题,并建立二维码回溯机制,确保食品供应安全。


帮他人,村民在这找到新的希望


“第一个吃螃蟹”意味着更多风险,但杨雪花却“吃上了瘾”。今年年初,仁化县董塘镇计划通过发展无土栽培助力精准扶贫,杨雪花萌发了极大兴趣。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杨雪花的无土栽培产业帮扶示范基地一期30亩正式运作。


“我从小体弱多病、视力不好,很难找到工作,之前一直靠低保和家人资助维持生计。”在这里工作的谭学森告诉记者,这份离家近、对体力要求不高的工作是他从未奢望过的,如今能靠双手养活自己,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不仅是谭学森,不少当地的贫困户、就业难的村民都在杨雪花这解决了工作问题,“我们按小时计算工资,每小时10元。村民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空闲时间过来工作。”杨雪花说,希望有更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从事无土栽培,为镇村经济做贡献的同时,减少“留守”现象。


当代表,她希望为更多创业者发声


经过20年的打拼,原本与外人交流都成问题的农家女如今已是干出一番事业的女强人。2016年底,杨雪花当选为韶关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她时时提醒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助更多的人。


谈及成功创业,杨雪花对政府和家人的支持充满感激。谈及未来,她希望用实际行动,认真履职,为人民群众发声,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就业。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