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德令哈市万亩枸杞园柯鲁柯种植示范基地,站在枸杞园观景台上,一望无际的枸杞树连成绿海,工人们除草、剪枝、浇水,一辆辆摩托车、电动车穿梭在四通八达的田间道路上。看着戈壁滩上这一派繁忙景色,人们会情不自禁赞叹--柴达木不愧是“聚宝盆”,地上地下都是宝。
在枸杞园内记者遇见了63岁的韩昌福和老伴张付存,当谈起这几年他家的经济收入和生态环保时,他欣慰地说:“十一年前我从乐都脑山地区搬迁到这里,刚来的时候枸杞地少,农民都是种小麦,收入低。这几年不一样了,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家开始发展枸杞产业,不仅收入高,而且对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年我老两口在这边打工能挣三万多块钱,柴达木的枸杞真的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该基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立足自然生态特点,充分发挥枸杞产业在节水、防风固沙、改造荒漠等方面的生态优势,显著改善了德令哈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之路。通过挖掘地域特色,坚持实施“产业兴林”战略,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万亩有机标准化出口基地为代表的集枸杞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新型模式,积极引导当地农牧民群众参与枸杞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迅速壮大枸杞基地,每年带动近3万多群众增收,人均增收1.2万元。
现如今,柴达木枸杞产业,还集聚带动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枸杞种植而带动枸杞鸡、枸杞羊、枸杞花蜜、枸杞配方饲料等产业发展,成为德令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的产业“泵”之一。吸引了一大批工商资本投身其间。据了解,如今由枸杞开发出的系列产品已达50多种,为海西生物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带动了加工、包装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既解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责任发布:田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