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绿野田畴托起农民增收新希望——凉州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透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04  来源:甘肃日报

总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的凉州区,光照充足,地势平坦,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让这里形成了河西走廊东端最大的一块绿洲沃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成为甘肃省发展设施蔬菜的最佳区域之一,同时还是全国北方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近年来,凉州区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全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向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设施标准化、生产无害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生产


7月26日,记者来到羊下坝镇四沟日光温室园区,只见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整齐地排列,温室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圣女果、彩椒、黄瓜等蔬菜长势旺盛。


四沟日光温室园区现有日光温室500多座,涉及四沟、上双两个村10个村民小组。“以前,这里群众的经济来源都是传统种植加上外出务工,往往是在家挣不了钱,在外顾不了家。”羊下坝镇副镇长沈建璋说,“近几年,政府全力打造以设施蔬菜为主的支柱产业,建设日光温室园区,并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以园区带动农户发展产业。”


去年,武威田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在园区统一流转土地300多亩,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建设了一个连片日光温室示范点。公司负责人张文佳说:“公司已建成日光温室50多座,都具有蔬菜生产和观光采摘的功能。在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普及新品种的同时,还能发挥观光采摘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


在园区当技术员的丁天光是上双村人,他在园区管理着10座日光温室的蔬菜。“2010年,我在政府的支持下种了1座大棚的西红柿,增加了家庭收入。”丁天光说,“来到这个现代化园区,我不仅学到了各种蔬菜种植技术,还能每月挣4000多元,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凉州区近几年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统一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建设日光温室,推进规模化生产。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为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补充的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体系。目前,全区共有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52家,5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主体占40家。


严把质量安全,推广标准化生产


在下双镇,日光温室现代农业园区从2013年开始建设,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2000座。园区建立了标准化质量检测室,实现质量检测常态化,同时还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在基地的技术服务中心,每一箱即将上市的蔬菜瓜果都被贴上了一个质量追溯二维码,客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产品的品种、产地、生长时期等详细信息。


园区党总支书记赵廷财介绍,园区全面推广标准化建棚、集约化种苗、病虫害生态防控、自动卷帘机作业等标准化技术,引进示范土墙全钢架日光温室、温室后墙无土立体栽培等新技术和新材料。同时,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协调贷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以及分户经营的“八统一分”生产模式。


河水村村民李忠成在园区自建了4座日光温室,全部种上了西红柿。由于标准化生产出来的西红柿销路好、价格高,他又在园区承包了2座日光温室,扩大了种植规模,1年能收入20万左右。


“以前我家只种了1棚西红柿,但由于技术、配套设施等原因,根本忙不过来。就说大棚卷帘,以前1座棚靠人工得十几分钟,费时费力。”李忠成说,“现在园区都是标准化管理,卷帘机都是自动的,拿个遥控器,6座棚总共用5分钟就卷好了。”


经营规模化、管理智能化、良种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短短几年时间,依靠这个园区,下双镇群众逐步走上了现代农业之路。整个园区全年生产蔬菜产品3.2万吨以上,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年生产总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近年来,凉州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全面推广集约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引进推广新型钢结构日光温室建造技术、番茄熊蜂授粉、沼能综合利用、智能化温控设备、物联网系统和水肥一体化六项新技术,提高了蔬菜产品的产量,改善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全面推行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五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强化政策扶持,助推产业发展


为了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凉州区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每亩日光温室补助5000元,落实日光温室补助资金2.6亿元,带动民间资金30多亿元,投入日光温室建设。当地还成立兴农担保中心,由财政注入担保资金1.3亿元,为农户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提供贷款担保,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8亿元。同时,抢抓全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政策机遇,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资金使用,累计发放“双业”贷款65亿元。


四坝镇是当地小乳瓜的主产区,而在以前,“产业没规模、销售没渠道”,让群众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乳瓜时常面临“1公斤两毛钱都没人收”的困境。


得益于近几年不断加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去年,四坝镇一年建起了一个千亩日光温室园区,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日光温室产业收入超过1万元。


“这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是我们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区财政筹资对30座以上日光温室示范园区进行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有力地助推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在四坝镇千亩日光温室园区,沼然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发这样认为。


今年5月,园区还成立了党总支,并采取“园区+社区+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开展结对帮带,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不断加强种植技术、种苗、农资、销售环节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凉州区创新建立了“领导+首席专家+专业技术服务组+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形成了“区有技术专家顾问团、技术服务组,乡有技术服务队,村有农民技术员,组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的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按照“分片包干、属地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包服务、包规范、包技术、包增效”四包责任制,因地、因棚、因户全方位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实现了技术服务“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


在壮大营销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方面,凉州区大力发展“外销市场+营销企业+生产基地”的营销模式,营销企业常年在国内大中城市批发市场驻点,在各蔬菜生产基地设点收购,由营销公司统一装车销往国内各大市场。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鼓励合作社、专业大户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同时和一些大型超市合作,设立专柜,进行樱桃番茄、人参果和乳黄瓜等特色蔬菜的销售。


目前,全区已建成设施蔬菜万亩乡镇2个,5000至10000亩的乡镇8个,3000至5000亩的乡镇3个,千亩示范园区15个,设施蔬菜特色区域逐步形成。截至去年底,全区设施蔬菜累计面积达11万亩,年总产量达65万吨,年总产值超过23亿元,农民人均设施蔬菜纯收入达2239元。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