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食品  烟台  周黑  海产品  黑窝点  黑作坊  奶粉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小小花椒粒颗颗富民生——陇南市发展花椒产业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31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截至2016年底,陇南市花椒总面积217.43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1500元,宜椒区椒农人均收入3400元


花椒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建成了基础稳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一区五片”花椒产业基地、片带


武都区连续八届成功举办“花椒产销对接(电商)洽谈会”,让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主要花椒市场,同全国其他县级主产区比较,武都花椒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产值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


2013年底至今,武都区网店1403家,累计实现电商销售总额14.87亿元,其中线上销售7.31亿元(其中花椒占比45%),线下交易7.56亿元


椒香七月,火红的花椒点燃了陇南大地。站在全市花椒主产区之一的武都区马街镇下南山上,放眼望去,整个下南山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花椒树一行行,绿油油,一条10公里长的椒林,把昔日光秃秃的大山装扮得绿中透红,煞是好看。椒林里,到处是手挎竹篮、穿梭的摘椒妇女。


近年来,陇南市把花椒产业开发作为全市扶贫攻坚的主要抓手,明确提出把花椒产业做到全国最大的奋斗目标,通过狠抓基地建设、综合管理、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一系列产业培育工作,全市花椒品质、品牌建设得到快速推进,花椒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扩规模


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陇南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花椒最佳适生区和主产区之一。


走进花椒基地,一串串熟透的花椒果缀满枝头,鲜红欲滴,一阵阵山风吹来,椒香四溢。


“阳婆(太阳)出来照得高,琉璃瓦上晒花椒;花椒越晒越红了,贤妹越长越能了。”一首陇南山区传唱了上百年的歌谣和着朗朗的笑声,也随风飘来。


回顾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武都就以“花椒锁地边”的模式开始发展,90年代初期列入农村主导产业,政府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了激励机制;90年代中期,提出了“全民动员,大干三年,覆盖全县,争创全国花椒第一县”的战略目标,花椒产业从地埂栽植向规模发展迈进。


进入2000年以后,武都区把花椒产业开发与灾后重建、扶贫开发、长防长治、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连片规模建园,整村整乡覆盖。在农业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向花椒产业倾斜,重点扶持私有林业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整村整乡覆盖,其规模由80年代初的4万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00万亩,保存株树6700万株,产量2000万公斤,产值24亿元。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武都区成了当之无愧的“全国花椒第一县”。


此外,作为全市另一花椒主产区的文县,以脱贫攻坚工作为总揽,把花椒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底,文县花椒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已挂果面积11.6万亩,助推花椒产区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900多元。花椒产业已成为文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2016年底,全市花椒总面积217.43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3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花椒收入1500元,宜椒区椒农人均收入达到3400元。花椒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建成了基础稳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一区五片”花椒产业基地、片带。


重科技


提质增效实现品牌化


散发着浓浓香味的陇南花椒,凭着独特的魅力打开了广阔市场。陇南人知道,这是科技推广带来的成效。


陇南市整合科技力量成立了正县级建制的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下设副县级建制的花椒研究所,专门开展花椒产业的试验研究、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技服务工作。


“每年冬季来临的时候,市农业局植保站的技术人员都要对椒农进行培训,传授栽培、病虫害防治、护理等知识和技能,深入田间地块实地指导,引导广大椒农合理种椒、科学种椒。”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负责人尚贤毅说道。李海燕是武都区汉林乡一位身患残疾却自立自强的花椒种植人,作为家中六口人的主心骨,他不仅通过种植花椒增收致富,还不断学习花椒嫁接改良技术。


“我参加了好几次乡上组织的花椒嫁接技术培训,现在能熟练操作这门技艺,花椒种植产业不仅帮助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脱贫致富,也带动了全乡人民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只有在产业上扶贫了,才能真脱贫。”李海燕说。


现代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武都花椒的品质特点更加突出。武都区所产的“大红袍”因其品质优良多次荣获全国大奖。


———1994年,“武都花椒”在全国首届林业名特优新品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


———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2006年,在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上获得“后稷奖”;


———2011年,“武都花椒”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2年3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5年,“武都花椒”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同时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指导帮助加工企业通过了武都花椒“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


———2015年9月,“花椒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创新奖”。


———2015年11月,被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评为“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集体。


———2016年,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审定,地理标志产品“武都花椒”品牌强度为727,品牌价值为43.27亿元。


在全国花椒主产区中,武都花椒一枝独秀,成为全国知名地域品牌,成为武都特色产业的一张精致名片。


拓销路


电商辟出增收新天地


“今年,我们又迎来了一个花椒丰收年,现在一斤花椒在网上能卖85元,哪像以前,我们要把花椒背到10多公里以外的镇上去卖,一斤才卖20多块钱。”马街镇沙坪村村民张海明一边摘花椒一边笑着说,“我家栽植了近五亩花椒,今年预计可收入4万元。”


武都是我国花椒的主产区,武都花椒品质好,在市场上有价格的掌控权。但曾经,武都花椒市场呈现两个不对称现象:无论丰收歉收,市场的价格始终在一个较低的价位运行。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近年来,陇南市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抢抓全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全面拓宽区内花椒等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武都区更是充分依托电子商务,拓宽花椒销售渠道,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区36个乡镇、农林企业、产业协会的全区、区域、乡镇、村社、个体五级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体系。


同时,武都区连续八届成功举办“中国甘肃武都·花椒产销对接暨经贸洽谈会”,引八方商客云集武都,通过集市贸易、现场观摩、产业论坛等多种方式使外界对武都花椒进行深层次的认识,让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主要花椒市场,同全国其他县级主产区比较,武都花椒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产值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


“由于武都花椒油重粒大、质量优,客户好评如潮,发货量直线上升,椒农的收入有了保障,更是提高了发展花椒产业的积极性。”武都区电商办主任焦武民说道。


数字显示,2013年底至今,武都区累计实现电商销售总额14.87亿元,其中线上销售7.31亿元(其中花椒占比45%),线下交易7.56亿元。全区网店1403家。


今年上半年,武都区电商线上销售6823万元(花椒占比30%),带动线下交易5000余万元。花椒这项富民产业驶上了电子商务这条“高速路”。


从原始的房前屋后到现在的基地种植,从“灰头土脸”的塑料编织袋到印有地理标志商标的精美包装,从“提篮小卖”到如今网络销售到全国,从小小调味品到走向全国市场的知名品牌,馨香四溢的小花椒,孕育着陇南美好的未来。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