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科普宣传效果,增强科普宣传的针对性,系统了解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认知、行为与需求,7月2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中心发布《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以下简称《调查》),解码我国公众对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科普诉求。
《调查》显示,在公众安全意识方面,我国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较强,但安全知识较为薄弱。公众最关注食品与药品安全知识,关注比例在90%左右。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知识的关注,中年公众强于其他年龄公众,化妆品安全知识的关注随年龄的增加程度有所减弱,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关注随年龄的增加,程度有所增强。
《调查》还显示,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安全知识的可信赖度。儿童食品药品关注度高,聚焦健康性与副作用。公众高度关注以食用油、生鲜、果蔬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的安全,观念意识影响消费决策,考虑核心是功效与副作用。
传播渠道方面,目前已形成安全知识多元化传播渠道,电视及网络影响力并驾齐驱。中老年人易接受传统媒体及线下科普宣传,青年人偏爱微信网站。形式直观是传播安全知识的关键,高接触不一定带来高评价,直观便利的视觉传播形式更受到青睐。政府科普活动公众评价较高,形象化传播形式更认可,文字介绍公众接触面最为广泛,卖场/货架标签/卡片认可度低,影响力受限于接触规模,可信度差影响传播效果。
对于科普宣传,《调查》建议,针对公众关心的知识内容为核心,增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利用权威专家解读,增强科普作品的权威性;采用图文、视频形式,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增强科普作品的可读性和可及性;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效应对网络谣言。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除了重点打击谣言之外,还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表示,此次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民众对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知识与安全问题的认知与关注情况,让公众直观了解到公众对于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与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之间的差距,对相关行业有精准科普的指导意义。
据悉,此次调查由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中心委托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历时6个多月,通过“定性调查+定量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一至三线15个代表性城市,采用定点拦截访问+焦点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成功访问1232位民众,共获取39.2万条数据,结合尼尔森大数据资源及研究技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