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以来,自采自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近期,又发生野外施工队人员采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市食药监局发出预警提示,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将导致中毒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公众应当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谨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小徐表示,野生蘑菇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其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即便通过烹调、加工等方式也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后没有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野生蘑菇中毒已经成为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及有食用蘑菇习惯的消费者,切勿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在旅行过程中,不要轻信导购而食用或购买野生蘑菇。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一些发生蘑菇中毒甚至丢命的案例恰恰是有一定辨别经验的老手,所以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各类餐饮单位要加强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摘、采购、加工、售卖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也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记者也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保留好野生蘑菇样品或呕吐物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消费者在餐饮单位用餐后,一定要索取发票,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
如何辨别毒蘑菇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