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近五旬的朝鲜族稻农,一次次背着饭锅和自产的优质稻米,从吉林省最东北角的边境山区出发,南下北京、青岛、上海、深圳,奔波数千公里,操着疙疙瘩瘩的普通话,进展会、入超市,现场煮饭、请人品尝,以最朴素直观的方式,在大城市里闯市场、立品牌。
一锅锅现煮的米饭,香满展会、商超,很多人闻香而来,一边品尝,一边打听是哪里的大米、多少钱一斤……
这位稻农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太平村的朴承彪。种了一辈子水稻的他,创立奢香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1570户稻农,踏上一条祖辈未曾涉足的大米品牌之路,在田埂上书写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好故事”。
长白山下、海兰江畔,地处中国“黄金水稻带”,是东北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也是老朴的家乡。“过去我们只会埋头种田,种出来的大米虽好,却卖不出好价。”站在田埂上,望着绿油油的稻田,老朴这位地道的稻农高兴地说,“自从有了自己的品牌,原来二三元一斤的大米最高卖到二十多元,大伙儿腰包越来越鼓。”
老朴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身上透着庄稼人的朴实。走进合作社展厅,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介绍着展架上不同品种大米的特点和销售情况。目前,合作社主打的“奢龙”普通大米销路最好,高端有机大米势头也不错,除延边本地外,已远销至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去年产的大米销售额达2500万元,利润880万元,稻农们“获得感”格外高。
“海兰江畔稻花香”,说起自己和大米的故事,老朴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他从小跟着父辈插秧种稻,对这片优质粳稻种植黄金区有着特殊感情。好水好地好气候,但种出来的好米说啥也卖不出好价钱;反观一些有品牌的大米,却能高价畅销全国。朴承彪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痛定思痛,贵在行动。2002年,老朴借用其他人注册的一个品牌来推广自产大米,很快打开市场。但好景不长,品牌持有人随意授权他人使用,很快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老朴难以认同,主动选择退出。
第一次尝试虽然失败,但老朴认定自主品牌是今后的方向。2008年,他从头再来,带领当地农户成立奢香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这一次,他把品质作为品牌的根本,铁下心要在绿色、有机上做文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地方的农户使用农药不当,造成土壤农药残留,无法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老朴和合作社花大力气对土壤进行改良,全部深翻两米,将有农药残留的土壤翻到下层,拿石灰混合物分解消毒,用农家肥改善土质。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八年后,稻田终于达到了有机种植标准。
“现在合作社的1068公顷土地,分为3个区。”朴承彪一字一顿地介绍着,中间核心区域种植有机水稻,周边种植绿色水稻,外围种植普通水稻。“普通水稻主要是起隔离带的作用,对周边飘逸污染源进行防控,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有机品质。”
种出好大米,更要闯出好品牌。老朴开始了第二次品牌探索。他带着合作社的人四处奔忙推销,还专门请来一位大学毕业生负责品牌市场推广。
在这位种了快一辈子水稻的农民看来,说服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尝一口用自家大米做出的好饭。于是,他带着合作社的人,背起了饭锅和大米,远赴数千公里之外的南方销区。一路上,老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场做的饭好吃,大米自然会被认可……”
为充分保留大米的营养成分和原香,老朴还安排人到处寻找大米最佳保鲜方法。后来,他们在上海找到一种新型真空保鲜包装材料,能长期保持新鲜大米的原味。虽然成本增加不少,但消费者很认同,销路也更好了。
品牌的影响不可小觑。老朴的“奢香”大米依靠过硬品质,成功打入国内不少一二线城市,品牌知名度正在逐步扩大。2016年,合作社有机大米每斤售价7元以上,最高端的可以卖到26元,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绿色大米每斤4至7元,累计销售1500多万元。
品牌叫得响,农户的收益也水涨船高。奢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赵学春,去年仅分红就拿到35万元!随着销路越来越好,合作社也从成立时的5户,增加到现在的123户,带动辐射周边1570户。
老朴注意到,近年周边注重品牌建设的农户越来越多,省里也在整体推广“吉林大米”品牌。去年,全省水稻价格每斤提升0.1元,农民增收10亿元。这都进一步增添了老朴的紧迫感,也更坚定了他走自主品牌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奢香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加工180吨的新生产线正在加快建设,今年9月就能投入使用。“现在大城市超市、大卖场进场费用很高,人们对有机大米质优价高的定位接受度还不够,这对我们是挑战,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朴承彪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