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月是食源性疾病高发期,省疾控中心将对鲜活海产软体动物中的总砷和无机砷指标、冷冻饮品中的大肠杆菌、海水鱼中的放射性指标进行专项监测。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孙静介绍,去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在对鱿鱼、螃蟹、虾等鲜活海产软体动物检测中发现总砷和无机砷的指标略高,因此今年将其列为省级专项监测项目。
记者经查询发现,无机砷是砷的一种存在方式,短时间大量进食会引发急性中毒,长期过量摄入会损害皮肤及引起慢性肝脏病变。
对于社会上市民比较关注的核辐射对深海鱼类的影响,省疾控中心将在今年对海水鱼的放射性指标进行监测。
此外,冷冻饮品也被列入专项监测项目,对其中的大肠杆菌等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
根据2016年的监测结果,我省食源性疾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9月,发病人群以25岁-34岁的青年群体为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夏季吃海鲜、烧烤的次数比较多,尤其是进食一些生海鲜,就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孙静解释。
发生食源性疾病人群的职业主要是农民和家政及待业人员,可疑进食场所最主要的是家庭,也就是说食源性疾病患者多数是在家里吃坏肚子的。
在食源性疾病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致病微生物造成的。
“因为夏天温度高,正好适合致病微生物繁殖,所以食源性疾病也就高发。”孙静介绍说,比较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我省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种,主要存在于海鲜中,“由于副溶血性弧菌抵抗力比较差,只要把海产品做熟了,就不会再有影响了。”
此外,夏季误食有毒山野菜也是潜伏在家中的食品安全风险,例如误食有毒的山野菜、毒蘑菇、河豚鱼等造成的食物中毒。辽宁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今年截至6月30日全省已经发生了9起食物中毒事件,4起是因为误食有毒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