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味甜,汁多。这是一年只有一次的美味邂逅。
6月19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后山溪杨梅基地,一拨又一拨游客上山品梅,满载而归。
靖州杨梅种植史超过2000年,被誉为“中国杨梅之乡”,其特有的“木洞杨梅”更是享有“江南第一梅”的美誉。
2014年前,靖州杨梅虽小有名气,但市场占有率并不高。这一年,县里被纳入“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将杨梅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靖州杨梅开始谋划大规模进入市场。
叫好又叫座,杨梅品质是关键。
为指导本土杨梅提升品质,靖州制定杨梅生产系列地方标准,普及标准化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取物理办法防治病虫害,保证杨梅无毒、无残留、无污染。
即使是这样的“放心果”,从枝头到舌尖,靖州杨梅仍要接受一次“挑选”。
在靖州喜乐购电子商务公司杨梅包装车间里,公司负责人李巧华指着一小盒红得发黑的靖州乌梅说,这些杨梅经过人工精挑细选,每颗都很有“来头”:杨梅形状只接受饱满的圆形,大小均匀,不接受有斑点、有伤痕的果实;杨梅色泽必须发黑,重量在25到35克之间;采摘时间最好是在早上9时30分前……
有这么严苛的“选美”标准,杨梅的品质自然让人放心。
好杨梅也要找到好销路。政府搭台、杨梅唱戏,靖州连续举办以杨梅促销为主题的杨梅节。靖州杨梅征服了北京、长沙市民的味蕾,销售十分火爆。
今年,靖州梅农更是组成37家杨梅合作社“集团作战”,29家杨梅销售企业“抱团闯海”,商家、网络、微商等线上线下合作,自驾采摘、网络销售、商场销售并举。
在高速路口顺丰速运公司杨梅转运站,几十名着装整齐的快递小哥守在流水线上,装箱、填单、扫码、上车,每天1.3万多件杨梅从这里源源不断送达“吃货”们的手中。
每公斤140元的靖州顶级杨梅,在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等大城市仍供不应求。“现在靖州有8.6万亩杨梅基地,去年销售鲜果6万吨,实现收入7亿元。”靖州杨梅促销办主任戈孝清估算,如果天气给力,今年杨梅销售收入肯定高于去年。
单卖杨梅鲜果,杨梅产业还是做不大。近年来,靖州探索杨梅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杨梅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湘百仕、一品东方、圣仕佰诺等企业相继落户靖州,形成年产杨梅果酒1.2万吨、杨梅蜜饯1000吨的生产能力,研发生产出了杨梅果汁、杨梅果饮等系列产品。县里还把杨梅种植基地做成景区,完善杨梅生态产业园休闲观光旅游设施,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
杨梅产业发展壮大,受惠的还是这个贫困县的老百姓。
“落果也换成了真金白银。” 在湘百仕杨梅酒厂,渠阳镇大树村60多岁的贫困户周元莲脸上笑开了花。这些天,她每天捡三四十公斤杨梅落果交售给酒厂酿酒,换回一张张“红票子”。
2014年,靖州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4.7万人。县里带动贫困群众建设杨梅基地,投身杨梅产业。太阳坪乡诸葛村与湘佰仕公司合作建设杨梅基地,村集体每年获利30万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这几年,得益于发展杨梅等特色产业,全县减少贫困人口2.4万余人。
站在梅园眺望靖州县城,县委书记张远松说,现在靖州并没有把杨梅种植规模作为重点,重点是抓品质改造、抓产业附加值。靖州将努力建设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让杨梅的旺季从现在的一个月延长到全年,实现“山上梅林吐绿、山中杨梅酒庄、山脚苗家侗寨”的产业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