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小作坊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所在。昨天,常州食药监部门颁发首批三张“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同时出台管理新政,全面启动对食品小作坊的更严格监管。
6月16日上午,在金坛区市场监管局,经营西饼小作坊的业主温小清,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在此之前,他持有的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拿到证之前,我们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凭着自己的想法,想去做好,但是有的地方做的还不到位。领证过程中,我们对《食品安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温小清告诉记者。
今年四月,温小清主动向当地市场监管局申领“登记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作坊进行整改。要求业主将现场的原材料,严格按照储存条件进行分类储存;为添加剂、辅料等建立台帐,做到“来源可查”。
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马迎俊介绍说:“企业领了这个证之后,他们的食品就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可以在金坛范围内正常流通、销售,也便于监管。”
遍布街头巷尾的食品小作坊,长期以来缺乏监管的相应依据和标准。昨天(6.16),市食药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我市食品小作坊管理新政。
新政明确,对于未经登记核查、尚未取得《登记证》的食品小作坊,将一律予以取缔。
“要求小作坊业主,在从事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相关管控要求,对原材料来源,还有包装标识等必须符合相关规定。食品如果有简易包装的话,包装上必须要有作坊食品的标识,以便于老百姓消费的时候选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江礼清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