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芸)“以前收成好不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有了保果防枯水技术,年年都丰收!”日前,巫山县大昌湖果园业主谭天华对记者说。据了解,这项由重庆市科研人员牵头研发的“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综合技术”,已为全国晚熟柑橘产区的几十万果农带来257亿元收益,被列为今年农业部主推技术之一,而重庆市也成为国内晚熟柑橘集成创新实力最雄厚的省市。
谭天华是一位有30多年种植经历的“老果农”。他以前种了两三亩柑橘,每年11月、12月柑橘成熟时,受江西、湖北等地同期成熟的中熟品种的冲击却卖不起价,增产不增收。作为柑橘原产地之一的重庆,像谭天华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2007年,重庆市根据三峡库区是世界晚熟柑橘种植区、冬季无冻害的特点,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以避免与外地中熟柑橘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但晚熟柑橘冬季大量落果、果实枯水的问题,却让不少果园因此荒芜,也困住了产业的发展步伐。
为打破发展中的“瓶颈”,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国务院三建委以及重庆市整合了上亿元资金,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几年内,由市农技推广总站专家牵头,汇集了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专家的项目组,在巫山、开县、长寿等库区柑橘主产区县成立观察站点,研究晚熟柑橘冬季落果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