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海产品  黑作坊  周黑  烟台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食品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脚臭盐”频繁爆出,现有盐业政策短板凸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2  来源:中华网

近日,不少媒体相继对“脚臭盐”进行了报道,从相关报道来看,脚臭盐都来自河南,而且是河南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公司、中盐皓龙盐化有限公司、中盐舞阳盐化有限公司三家正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所生产。从遍布区域来看,包括山东、浙江、甘肃、江西、安徽、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均有涉及,这次的脚臭盐事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那么到底什么是脚臭盐,其对身体有是否有影响呢?众所周知,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根据原料来源分,有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之分;按照生产工艺分,有精制盐、粉洗盐、日晒盐等之分。涉事“脚臭盐”属于井矿精制盐,即通过钻井注水制取卤水再经过高温蒸发获得的食盐。在抽取地下卤水过程中,如果岩层中溢出的硫化氢等化学物质溶进卤水,生产中工艺处理若不到位,就会产生酸臭异味。


目前对脚臭盐是否存在危害仍有分歧,但脚臭盐生产工艺不到位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在这次事件中,送检的某些批次盐产品含有毒、有害成分亚硝酸盐,说明脚臭可能只是生产工艺不到位的一个表象,背后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即便脚臭盐对身体没有危害,相比正规的食盐也属于缺陷品,毕竟谁会容许食盐中存在脚臭味呢?另外,和之前所曝光的食品事件一样,脚臭盐也让社会将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


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这次脚臭盐的爆发适逢盐改政策落地------今年1月1日,一项“改变千年专卖制度”的盐业体质改革拉开了大幕,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从“政府盐”转向“市场盐”,通过引入更多企业竞争,打破盐业“割据”,允许跨省经营等策略实现市场化定价的运作机制。基于这种背景,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盐改放宽了准入门槛和竞争门槛,才导致脚臭盐泛滥。


这种看法存在严重的问题,因为这次事件的涉事企业属于正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他们在盐改之前就一直在生产和销售食盐。换言之,脚臭盐在盐改之前就可能存在,而这次之所以会全面爆发,盐改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基于这个角度来分析,盐改不仅不应当背黑锅,还应当被给予表彰。


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放宽市场,实现自由生产和贸易对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是有利的。就以食盐为例,在盐改之后,更多优秀企业可以介入进来,推出更高品质、低价格的食盐,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需求,这显然是一件好事。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那些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老牌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


所以,部分老牌企业,以及相关既得利益者仍在抗拒盐改。据悉,从今年1月到3月,已经有8家盐业公司在江苏、贵州、河南等省销售食盐时遭遇扣货,被当地盐业部门扣押食盐超过2000吨。就连中盐总公司这样的“国字号”巨头也未能幸免,在陕西、江苏被扣留1000多吨食盐,查扣次数100余次。


集合相关问题来看,盐改政策仍存在短板,尤其在重重阻碍下很难落到实处。就这一点而言,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将政企彻底分开,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终结“地方保护”,让跨省经营真正得以展开。同时,在盐改之后,由于涉足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在鱼龙混杂的局面下,监管必须进一步强化,不能放松。


而在企业和市场层面,除了对盐改进行积极响应之外,也应当建立完善的机制,一方面,企业应以更高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确保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一旦有企业发现竞品存在问题要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一经发现必须严厉查处。另外,在市场层面,包括商场、电商等销售渠道,甚至是消费者,也应当加入到整个监管中来,形成完善的产品反馈机制,通过多元化的策略和途径,确保盐改落到实处,让盐改真正造福于民。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