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可燃烧含荧光剂”“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近期新一波朋友圈谣言来袭,引发很多人“舌尖上的焦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24日说,打击食品安全谣言,要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同时也要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力度。
颜江瑛当天在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举办的“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治理网络食品谣言,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食药监总局加大了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力度,“塑料紫菜”等涉谣者已得到严惩,进一步震慑了谣言制造不法分子。
颜江瑛指出,要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的前面。针对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食药监总局专门制作食品安全科普系列宣传片,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传播,让公众用科学的武器来提升对谣言的辨识能力。
食品网络谣言肆意传播,也严重危害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颜江瑛强调,要鼓励企业担负起治理食品安全谣言的主体责任,在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的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她指出,我们倡导企业主动开展科普宣传,对潜在的谣言进行预防。
对于“屡辟屡传”的“舌尖谣言”,食药监总局已基本做到在24小时内对谣言进行批驳打击。据颜江瑛介绍,食药监总局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发现食品谣言及时辟谣。她表示,通过舆情监测和后续分析研判,食药监总局已及时发现并处置了“塑料紫菜”“可燃粉丝”等食品安全谣言。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是在食药监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指导下,由新华网联合食品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及行业从业者成立的。该联盟自2015年8月成立至今,已发布30多条权威辟谣信息,发布及转发相关食品辟谣及科普信息7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