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海产品  黑作坊  周黑  烟台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食品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夏季食用海鲜的注意事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5  来源:食品科技网

夏天是海鲜上市的季节,从5月6日的立夏开始天气就会越来越热。喜欢吃海鲜的朋友们应该吃些什么海鲜最有营养呢?


龙虾


营养学家说,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应多吃海鲜,海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减少,同时还能抵抗血液凝固,从而减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专家们认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海鲜,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


1.这些水产品最好买活的!


市场里面常见的河蟹、黄鳝、甲鱼、乌龟等水产品,由于肉质细嫩,滋味肥厚,营养丰富,想想就流口水。但是,这些水产品的肌肉含有较多的组氨酸,组氨酸是具有特殊鲜味的重要成分,它在水产动物死后,易分解,使其体内含有高浓度组胺。人吃了以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严重时可能致命。另外,死河蟹含有大量嗜盐菌,人吃了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河蟹一定要买活的。


2.生食水产品有什么风险?


新鲜的鱼、虾、贝类等是餐桌上的佳肴,这些水产品加热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有人就喜欢生食或半生食,认为这样味道更好。生食的海鲜包括生鱼片、生龙虾片、生螺片、鲜贝等,在食用前仅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后切成鱼片,以调味品蘸食;半生食海鲜包括以爆炒、烫、焯、涮、煎、烤等烹调方式烹调,在海鲜并未熟透时食用。这些食用方式容易给人体埋下疾病隐患。


水产品生活在水体中,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危害。一般,细菌或寄生虫很容易被“热死”,只要煮熟、煮透就可以放心食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吃生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鱼、虾、蟹等水产品,有些必须生食的水产品(比如金枪鱼、三文鱼刺身),也要尽可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和食品制作过程中的清洁卫生。


3.野生和养殖的海鲜如何挑选和区分?


从食用角度出发没必要一定要进行区分。许多海鲜如贝类,多采用滩涂底播的方式进行养殖,不存在野生与养殖之分。大多数捕捞的鱼虾蟹等海鲜上岸后基本都是死的,且只有捕捞成本,价格会低;而养殖鱼上市基本是活鱼,有一定养殖成本,价格会略高。所谓生态标签是指认证的绿色产品,有特定商品标识,大多都标识在产品外包装上,可以通过企业注册的商标来追溯和识别。


4.哪些鱼不新鲜可能引起组胺中毒?


引起组胺中毒的鱼大多是含组胺高的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金枪鱼、秋刀鱼、竹荚鱼、沙丁鱼、青鳞鱼、金线鱼、鲐鱼、鲅鱼等。当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人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也有专家认为,由于鱼体本身的自溶作用不断加深使其变质,从而产生大量的腐败胺,分解后形成组胺,特别是大洋洄游性鱼类(如鲐鱼),体内酶的活性更强,为适应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组胺含量也就更多。很多海产品都富含组氨酸,新鲜的没有问题,但一旦新鲜度差了,或是变质了,组胺等物质含量就会大大增加。


5.煎焦了的鱼能吃吗?咸鱼能多吃吗?


很多人喜欢把鱼煎熟了吃。鱼煎焦后会产生较多的苯并芘,毒性较强。另外,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如果鱼肉烧焦了,高分子蛋白质就会裂变成低分子的氨基酸,并可形成致突变化学物质。咸鱼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幼儿吃咸鱼比成年人吃咸鱼更具有致癌性。因为鱼在腌制过程中,部分蛋白质会分解出有致癌作用的胺类物质。


6.食用海鲜中毒时怎么急救?


1.催吐。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咽弓及咽后壁,引起呕吐,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同时注意,避免呕吐误吸而发生窒息。


2.洗胃。到医院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彻底洗胃,清除残存在胃内的有毒物质。对局部接触贝毒素者可用水冲洗和予以局部止痛等处理。


3.妥善处理可疑食物。对可疑有毒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


4.防止脱水。轻症中毒者应多饮淡盐水、茶水或姜糖水、稀米汤等。重症中毒者要禁食8~12小时,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进食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5.及时就医。对病症严重者尽可能快点去医院治疗。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