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砂锅”的组合,正悄悄蔓延
自从去年,烧烤店里加砂锅菜就开始起势,到今年,风头又盛,眼看夏季将至,砂锅菜搭配烧烤的热度,又高起来。在抖音上,“烧烤砂锅”的话题播放量已突破1.2亿,在小红书上,其相关笔记也达到2000多篇。
实际上,烧烤砂锅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烧烤为主,附带砂锅菜,另一种则反之。
起初,烧烤店搭配砂锅菜,是为“过冬”,冬日寒冷,烧烤易凉,配上几道砂锅菜,顾客也吃着暖和,对于复购很有帮助,而砂锅菜搭配烧烤则更像是中餐店、快餐店为丰富产品线所做举措,侧重点完全不同,一个是续命,一个是玩票。
这两年,砂锅菜的热度一直持续走高,2024年数据显示,砂锅菜线上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0%;2023全年,与砂锅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21万家,同比增长28.77%,然而,2024年前10月,其注册量已超2023年全年,到了年底一盘算,同比增长30%以上。
如此热度,甭管什么品类,都想来蹭一把,像酒馆+砂锅菜,喝着小酒吃着砂锅,成了打工人祛除班味的一剂良方;像火锅+砂锅菜,给人一种强强联手的感觉;像快餐+砂锅菜,让高效的用餐方式变得更具烟火气;还有的砂锅菜店增加茶饮和甜品,吸引顾客拍照分享,也是投放社交货币的一种形式。
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做法,唯有+烧烤,更像是雪中送炭。
所以,虽然天气转暖,很多烧烤店仍旧恋恋不舍砂锅菜,一直上,甚至有些烧烤店索性将砂锅菜打到门头上,以此招揽顾客。
砂锅菜,如同川渝的火锅,万物皆可涮,如同天津的大饼,万物皆可卷,砂锅只是一种器皿,盛什么菜,还不是厨师说得算?这就给了砂锅菜无穷的想象空间——万物皆可砂锅。
烧烤,是男人的最爱,有些烧烤店为了吸引女顾客,将多巴胺配色融入其中,使得烤串看起来颜值很高,而且包含很多蔬菜水果元素,酸酸甜甜很可口,也符合女生爱减肥的想法,然而,烧烤终究“男人局”多些,于是,砂锅菜就成了挽留女顾客的一个方式——不吃烧烤,吃点砂锅菜总不妨事,毕竟,跟吃中餐没什么差别。
当然,对于男顾客而言,吃烧烤多几道砂锅菜,也更丰富一些,对于商家而言,增加砂锅菜,也能提升毛利率(砂锅菜的毛利率普遍在60%左右),何乐不为。
烧烤店里究竟该加什么?
砂锅菜进入烧烤界,优势很多,诸如丰富产品、弥补淡季短板、增加盈利方式、留客等等,而这些原因无疑是站在商家角度的考量。
如果站在顾客角度来看,砂锅菜搭配烧烤的火爆,绝不仅仅于此,这需要从消费心理入手。
从央行这几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居民储蓄一直在增长,而且是连续五年增长,说明大众对待花钱的态度更为谨慎,几乎到了“非必要不花钱”的地步。
那么,餐饮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一个存在?
烧烤餐见曾随机采访过路人、烧烤店食客,大多人的反应是,“吃饱肚子就好”“别让我花太多钱”“能在家吃就在家”“不想出门不想聚会”“多存点钱给以后个保障”“除非有特别好的店否则不去”诸如此类。
从高端餐饮和商务宴请这两年的不断收窄、关店也不难看出,大众的消费心态越来越趋于实际和接地气了。
归根究底,是对未来抱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工厂倒闭和公司裁员的信息甚嚣尘上,内心的不安定因素一直在催动着大众缩减消费、节省开支,多存钱。
消费心理如此,反映到餐饮上,就是刚需的增加和社交频次的降低,烧烤作为一个社交属性大于功能属性的品类,难免不受冷风吹,很多烧烤店一直在降价、降本增效,但意义并不大,因为当顾客放弃了社交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弃了具有社交属性的餐饮品类。
烧烤店上砂锅,绝对是明智之举,因为砂锅属于百搭品类,当成一道菜可以,当成一个品类也没问题,单独成品类时,无疑倾向于快餐属性,所以,烧烤+砂锅菜本质是烧烤+快餐的组合。
当顾客重社交时,这顿饭是烧烤为主,砂锅菜为辅,当顾客轻社交时,三两好友直接点几份砂锅菜,配上些烧烤也没问题,因为烧烤成了顺带,不影响轻社交的聚餐场景,最关键一点,砂锅菜能冲淡烧烤的高客单,顾客不会觉得吃顿烧烤太贵。
之前的砂锅菜,烧烤店为续命留客用,而随着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砂锅菜则成了烧烤店的标配,像一些砂锅菜的单店,夏季生意也很火爆,一来热腾腾的烟火气,很符合大众对餐饮的情绪需求,二来,夏季吃热食,能驱走体内暑气,颇具养生功效,大众对于烧烤的认识,自然也不会只停留在“油腻、长肉”上。
分析到这里,不难发现,烧烤店生意不好,不一定是产品差、服务没跟上,也不一定是模式有问题、价格太高,极大可能是,忽略了消费心理的变化,一切都以卖家思维在考量。
为顾客提供平价质优的产品,肯定没错,但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这些产品符不符合顾客的预期。
在烧烤越变越“快”(烧烤快餐化)的当下,烧烤老板们还应多做调研,及时掌握顾客消费心理,以便做最快、最优的调整。
(本文转载自:烧烤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