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利联手海底捞达成战略合作,内容主要有品牌推广、市场开发、业务融合、品牌共建、研发创新等。
实际上,快消品进入餐饮行业,早已有之,然而,这两位大佬2025一开年就合作上了,究竟释放哪些信号?给火锅人哪些启示与借鉴?一起来看。
01
巨头也焦虑
伊利联手海底捞,无疑是强强联合,对双方都有好处,一个以供应链的角色进入B端强势渠道,一个一直在寻找高品质好食材做创新产品,如此一来,两全其美。
事件只是表象,我们还要看到冰山下的东西,事出必有因,要追寻一个人的行为和一件事的因,得观察利益的流向。
先看伊利,是当之无愧的乳品业一哥,在“2024全球乳业20强”的上榜品牌中,伊利再度蝉联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1年稳居亚洲乳业第一。
◎伊利新春产品
那么,牛奶大哥挣钱不?当然!根据前几天伊利发布的2024三季度报,前三季度,伊利液体乳实现营收575.24亿元,三季度更是大幅改善,营收达206.37亿元,环比增长24.12%,势头向好。
好归好,但消费分级的浪潮一直席卷各行各业,没人躲得过,牛奶也不行,餐饮打价格战,牛奶也打;餐饮利润薄,牛奶也一样。
前几天,尼尔森IQ(全球领先的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0—11月,乳品全渠道增速同比下滑6.4%,其中,线下渠道增速同比下滑9.6%。
再看乳业巨头们的表现,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全品类营收890.39亿元, 同比下滑8.59%;第三季度,光明乳业营收56.99亿元,同比下滑12.66%;净亏损1.64亿元;同期,三元股份营收15.44亿元,同比下滑17.59%;净亏损2476.87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779.12万元;上半年,蒙牛营收446.71亿元,同比下滑12.6%。
伊利作为老大哥,成绩很亮眼,但从行业角度看,增速在下滑,尤其是线下渠道,再这么滑下去,谁也不敢保证不亏钱,最关键的一点,竞对太多,群虎环伺,别人打价格战,你打不打?
◎伊利产品
利润打薄是一方面,关键是渠道,除共享和自有的线上渠道外,卖乳制品的线下渠道,无非是城市大商超村头小卖部以及一些专卖店之类,这些渠道没啥忠诚度,哪个品牌有利润、谁的收款周期长,就卖谁的。
当然,也有零售品牌勘破此道,期望通过自建渠道拿到自主权增加盈利点,但如你所知,他们开店跟大街上的随机路人开店区别不大,唯一不同的地方,他们可能有点钱。
像王老吉开了个线下门店,2017年时放出豪言,到2021年,要开出3000家,如今已成往事;像同仁堂开的知嘛健康门店,大玩餐饮,如今也偃旗息鼓;娃哈哈开奶茶店,最后一家在广东的店铺,也支撑不住了,倒闭在即。
上月底,绕地球好几圈的香飘飘奶茶,在杭州开了个线下快闪店,估计是试水,看看顾客反馈再做决定,如果真安营扎寨拉开架势开店,结局不会比前辈们好,原因很简单,知名的茶饮店每年关这么多,凭什么你认为,你一时兴起的爱好,可以挑战别人的十几二十年的专业?
当然,伊利也走过这条路,玩票性质居多,如今“挂靠”一个拥有强渠道强品牌的餐厅,确是明智之举,关键是,海底捞用量很大,比自己一盒一盒地卖,来劲得多。
伊利盯上餐饮渠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去年4月份时,伊利冷饮就联手锅圈,为老百姓夏季的餐桌增加冰品。锅圈一万多家门店,渠道够强。
同样盯上火锅渠道的还有康师傅,去年10月,康师傅果汁团餐联手各大火锅品牌,诸如萍姐火锅、付小姐在成都、蜀大侠等,无论是牛奶还是果汁,跟火锅这个饭搭子场景都挺合。
伊利为零售行业开了个好头,即,不换赛道换渠道。
02
能否救火锅
说完伊利,再看海底捞,海底捞在这场合作中,无疑也是赢家,原因有二,一是伊利对于C端而言是强品牌,具有高认知,且美誉度高,加持了海底捞的产品;二是与伊利合作,符合海底捞追溯食材原产地的战略。
◎海底捞
这几年的餐饮界,流行跨界联盟,像去年瑞幸联手黑悟空、肯德基联手老友记、塔斯汀联手梦幻西游、刘一手火锅联手仙剑奇侠传、程碟衣火锅馆联手可口可乐等等。
联名的目的是为营销,给人以新奇有趣之感,传统的餐饮行业也因新时尚的反差感,变得不再传统,更贴近新消费的年轻人。
另外,海底捞联手伊利,还有溯源食材的意思。
所谓溯源食材,是把具有地域特色的品质好食材呈现顾客面前,像去年,海底捞上新的呼伦贝尔草原牛肉、云南文山红甸乡山药、安徽牛蛙、雷山鱼酱酸等,而伊利相较这些食材产品更胜一筹,不仅有品质有特色,还有强品牌。
当下,火锅行业竞争压力大,火锅人为寻找产品的差异化,挖空心思地寻找好产品、好食材,很多之前从未听过的地域食材,被纷纷端上餐桌,诸如皱皮菜、乳山牡蛎、姜柄瓜、血皮菜、辣木苗等等,顾客没听过、没吃过,感觉新奇特,也愿意尝试,而且稀缺产品有溢价,也有利润,买卖双方都有好处。
然而,溯源食材对于餐厅而言,并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收益——复购问题,因为顾客在决定复购产品时,食材溯源绝非第一理由。
◎海底捞牛奶饮品
老乡鸡在去年4月份时发布了震惊行业的一篇20万字的《老乡鸡菜品溯源报告》对其1200多家餐厅、800多种原料以及300多家供应商全面溯源。
够坦诚,够实在,然而,如果利润足够底气十足,为何又对上市有如此执念?
回到火锅。从实地调研来看,火锅店点单率最高的产品,仍是牛肉、毛肚、丸滑、金针菇、生菜之类,如果关注一些线上平台的火锅售卖榜,也会发现端倪——与线下高点单率的产品相差并不大,像京东,牛肉卷、牛肉丸、虾滑、鱼豆腐卖得畅销,像盒马,卖得好的产品有鲜切牛肉、牛筋丸、牛肉丸、福袋等。
另外,多数的线上平台,基本不上新奇食材。
为什么会这样?
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购后心理冲突,又称“怕后悔心态”,多数人在做消费决定时,或多或少都会有恐惧心态,原因是怕做出错误决定,钱没花到刀刃上,尤其是面对数额较大的产品时。
或许你会觉得,一份菜,一二十块、二三十块的事,算不得“大宗产品”吧,这又涉及一个概念——心理账户。
顾客对于产品的价值估量、预算和决策,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花同样的钱(经济学账户),很可能感受天差地别(心理账户)。
15块钱买盘牛肉跟15块钱买盘姜柄瓜,感受截然不同,虽然二者的斤两、产地、成本、运费完全不同,而且没有任何可比性(甚至更多克数的姜柄瓜成本更高),但顾客仍会倾向点牛肉,原因有二,一来,点牛肉不会犯错,二来,顾客会觉得“值”。这也是很多火锅店用9块9牛肉做引流的原因。
◎姜柄瓜与牛肉
如果你仍心存疑惑,不妨做个思维试验,假设让你用一款9块9的产品做引流,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你愿意用牛肉还是姜柄瓜?
你的答案,就是顾客的决策。
从目前大众的消费力来看,溯源食材并不是一件重要紧迫的事,能够把常见的、点单率高的食材做到成本更低、品质更优才更重要紧迫。
由于大众心理账户的变化,他们的决策比以前更为复杂,已经不止是“值不值”的问题(即性价比),还有“买不买”的问题。
然而现实是,低产阶层买不起、中产阶层压力大、高产阶层看不上,所以,生意差,不能简单粗暴地归为“不够努力”,而是渠道流通出了问题。
最后
2024差不多卷到低谷,相信新的2025年,国际形势的种种变化,会把水吹得活泛起来。
溯源食材只是改善,而非改变,稀缺食材无法改命,不可依赖。
我们无法改变生存土壤,也无法改变顾客的消费心理,我们能做的,只能改变自己,提升运营力、门店力以及供应链能力,准备迎接2025的曙光。
本文转载自火锅餐见,作者: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