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推进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22项具体政策措施。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解读《指导意见》时指出,2023年我国餐饮业明显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需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特别提出,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饮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在检验检疫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中餐厨师赴境外从业,支持餐饮原辅料等进入国际市场。
加快制定完善预制菜相关标准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的推出,对中国餐饮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非常大的引领性、指导性意义。我国餐饮行业年收入已接近5.3万亿元,已成为引领快消领域的领头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3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前两个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3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11.7%,对社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8%。
“作为重要的消费品类,餐饮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在顶层设计时进行重点规划的方面。”朱丹蓬说。
《指导意见》主要从多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近期热度较高的预制菜也被列入其中。
《指导意见》指出,规范预制菜产业发展。加快制定完善预制菜相关标准,持续开展预制菜风险监测和评估,进一步严格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引导相关机构建立预制菜技术联合开发平台,不断提升预制菜品质。
预制菜近些年快速兴起,此前很多省份出台了预制菜标准,但迟迟没有统一的国标,大众十分担忧预制菜的食品质量问题。
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并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同时规定了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黄新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的出台为加强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指明了方向,为下一步预制菜产业在领域细分化、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过程可追溯、信息透明化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指引。
黄新望认为,《通知》提出要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此可以进一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和误解。
鼓励餐饮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
在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发展“数字+餐饮”。鼓励餐饮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及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推进餐饮数字化赋能,培育一批餐饮数字化示范企业、示范街区和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引导餐饮领域平台企业为中小微商户提供技术培训、流量支持等,营造平台与商户共生发展的良性生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餐饮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和自动化餐饮设备设施应用给予适当支持。
朱丹蓬认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将赋能中国餐饮业,给中国餐饮市场带来高速增长、扩容的新节点。他预计,今年餐饮市场消费能接近甚至超过6万亿元。
对于《指导意见》的下一步工作安排,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各地方抓好落实落地。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细化落实举措,跟踪落实成效,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二是建设平台载体。培育一批中华美食街区,指导地方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地方特色餐饮、乡村休闲餐饮等业态,创新餐饮业消费场景。
三是增强发展动能。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推进餐饮数字化赋能,积极推动中餐“走出去”。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总结推广各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本文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周逸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