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深度 | “闯关”猪周期,新希望如何穿过寒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0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核心提示:随着各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披露,养猪产业2023年的成绩单已经初见端倪 全行业亏损再现,猪周期寒冬还没有过去。熬过寒冬,需要信心。1月30日,新希望(0008......

随着各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披露,养猪产业2023年的成绩单已经初见端倪——全行业亏损再现,猪周期寒冬还没有过去。

熬过寒冬,需要信心。

1月30日,新希望(000876.SZ,股价8.2元,市值372.75亿元)召开了2023年年会,公司董事长刘畅身穿一袭红衣登场,而红色是传递信心的象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新希望方面独家获悉刘畅的讲话内容,其中,她向员工传递的重要信息就包括:一定要相信农业,相信这个能长长久久的行业,并感谢养猪人在周期底部的坚持。

2024年,一个“拼刺刀”的年份来了。刘畅把业绩视作根本,紧抓饲料和养猪两个最核心的基本盘,希望用二次创业的心态,同甘共苦,全力“修复新希望”。

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这场回归农业本质的“持久战”,要一分一分地抠利润。

刘畅还把周期比作一条河流,但取水总要弯弯腰,要吃苦。好在,新希望会吃苦,“我们的文化当中就有我们能吃苦呀!”

“到了拼刺刀的时候”

1月30日,新希望2023年年会上,一袭红衣的刘畅站在铺着红地毯的台中央。她背后的红色屏幕上写着,“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

公司举办年会,目的不外乎鼓励员工,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对于新希望的2024年,这一点格外重要。

新希望所处的养猪产业仍徘徊在幽暗的谷底。1月,猪企密集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结果是一片惨淡。2023年,全行业上市公司无一家靠养猪盈利,扣非后净利润合计亏损超400亿元。

具体到单个上市公司,更令人唏嘘。

养猪龙头牧原股份遭遇上市以来年度首亏,曾消失于公众视线的“牧原亏损定律”再度被提及。

曾经的“江西猪王”林印孙,债务重整令其失去正邦科技控制权。这家出栏量曾排在上市猪企第二、江西猪企第一的养猪巨头,在猪周期寒冬中彻底迷失。

福建的上市猪企傲农生物,2023年净资产预计为负,触及退市警戒线。曾经的“养猪黑马”,一度登上胡润百富榜的公司实控人吴有林,遭遇从未有过的现金流危局。

这次“史上最漫长猪周期”,让刘畅连续两年感慨“百年不遇”。她去年说过“百年不遇”,今年还说了同样的话。

今年,感慨“百年不遇”之前,她感激新希望员工在过去一年的坚守和奋斗。在养猪人坚守之前,他们首先要有一个相信行业未来的信念。周期越难熬,越需要信念层面的坚守。

“因信而立,因爱而久”,是新希望去年发布“战时文化”时的一个核心理念。刘畅在年会上再次郑重注解:“不是信我,而是信行业,这是一个长长久久的行业⋯⋯我们信这个产业、爱这个公司。这件事是通过大量一线、外部的人反馈给我,我是接收到了爱,我才知道这个爱的力量能够有多持久。”

如果一切评价机制面临失灵,要用回归常识的逻辑看,“这个行业会一直存在”。刘畅把周期比作一条河流。周期的高峰,它的水流曾经很宽;低谷,现在的水流很细。刘畅说:“我们就匀着点,我们就体谅着点,我们就盘算细一点。”

接下来,她更加动情:“好在我们会吃苦,我们的文化当中就有我们能吃苦呀!”

她说:“所以,我们发布了我们的战时文化,要相信必胜。首先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相信,我们同甘共苦,我们要用二次创业的心态来修复今天的新希望。”

刘畅再一次提到“修复新希望”。上个月的15日,《财新》杂志封面报道的主题是“修复新希望”,剪掉长发的刘畅成为封面人物。

“修复新希望”,最根本的是业绩修复。去年,新希望扭转了持续两年的亏损,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盈利,但盈利靠的是非经常性损益。业绩的修复是主营的“基本盘”,刘畅表示:“强调业绩为王和挺身而出,今天业绩就是最根本的。选干部肯定还有更多样、综合的要求。但无论如何,不会变的是业绩,是最根本的评价要素。”

曾经,有很多能持续经营的产业摆在新希望和刘畅面前,个个都“像儿子一样珍惜”。忽然间,外部环境变化,新希望和刘畅需要做一个选择,要为这个选择做一个限定,把最核心的产业聚焦到主业饲料和养猪。

相比养猪,新希望的饲料“基本盘”在去年仍处在上升趋势。2023年,新希望饲料产销量仍是世界第一,海外饲料产量连续增长,海外税前利润7.5亿元,吨利水平优于国内。

刘畅从一单午餐外卖的赠品谈起,看到了“今天已经发生变化”。她问大家有没有体会到现在都在增强客户粘性。

她接下来说的一段话有些严肃:“今天已经到了拼刺刀的时候,今年饲料的竞争是非常严苛和惨烈的。守住客户,围住客户,粘住客户,让他不走,让他不会离开。我的客户到底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成本我们能接受,能满足客户哪方面的需求?不行又怎么办?要有这样的组合拳。我觉得大家也很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客户至上。”

拼刺刀靠一股狠劲,别人问刘畅:“为什么我们在海外能赢?”刘畅这样回答:“靠我们自己能吃苦,能克服困难。就是外部不行,我内部抠成本,我凭这股狠劲立下来的。”

“作为链主,大家一起做长长久久的生意”

1925年,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提出了著名的康波周期理论。经济成长过程中上升与衰退交替出现,是一种周期性波动。

“我们小的行业周期、国家的周期和全球的周期,还有我们微观公司的周期全叠在一块了。每六七十年,本身经济就是一轮周期。发展到今天四十多年,我们基本上经历了整个改革开放的所有红利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感恩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这个时代的话,我们不可能赶上人口红利,我们不可能赶上在人口红利之上的蛋白质消费增长(年轻人的需求),这个是本质。今天我们看海外仍然能够保持近20%的增长,本质上是人口增长,年轻人占比提升带来的蛋白质需求的增长。这个是本质,所以我们是幸运的。”

康波周期振幅时间这么长,长到足够影响两代养猪人。上升阶段的前半程,温氏股份(300498.SZ,股价19.57元,市值1301.8亿元)的温志芬、牧原股份(002714.SZ,股价36.45元,市值1992.12亿元)的秦英林、刘畅的父亲刘永好、双胞胎的鲍洪星等共同造就中国养猪史的“猪一代”。这一轮猪周期的底部,“猪一代”到“猪二代”的过渡悄悄进行着。

1995年出生的秦牧原,正在开拓牧原股份屠宰产业的增量业务。秦英林为他搭建了一个足够年轻、大多数都是90后的“企二代”管理层班底。

1992年出生的鲍华悦,担任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与其父亲鲍洪星一起成为重整后的正邦科技(即*ST正邦 002157.SZ,股价2.29元,市值212.93亿元)的实际控制人。

刘畅接班新希望的时间更长,整整是一个十年的跨度。

在康波周期的另一阶段,两代养猪人要面临最穷凶极恶的下行猪周期。

2024年伊始,是养猪人最为静悄悄的开端。回到2023年的1月份,温志芬、刘永好、鲍洪星等巨头已在新年献词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愿望与设想。巨头发言或雄心万丈,或英姿勃发,或理性冷静,事关成绩、挑战以及未来。

今年截至目前,多数巨头的声音还没有出来,除了温志芬。

温志芬说:“2023年对于行业来说是特别艰难的一年,这次周期超长时间的磨底,让所有从业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想,今年的情况会让从业者重新认识和思考养殖行业。未来养殖业应该怎么活下去?有行业人士说了一句话‘方向、现金流、成本、策略和速度是养殖企业要时刻关注的关键词’。企业应该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其余的等待市场给予我们答案。”对于未来,温志芬有底气有信心穿越更多周期。

温志芬说农业领域需要长期主义,刘畅也在说:“我们更多的养殖方式,我们的布局,都是善意的,我们是抱着持久的长期主义的,希望作为一个链主,把大家带着一起做长长久久的生意。”

两个月前,秦英林也在说长期主义——长期主义就是向下扎根一百丈,然后向上奋力冲破天。“如果我们真的想构建一个大企业、大集团,万丈高楼从地下做起。我们一定要从底层的知识开始做起,然后构建我们科学的发现,然后再做技术创新,一直修筑到上面去。如果我们不去这样深层地从下往上做,我们的商业大厦有可能功亏一篑。”

猪周期底部,头部猪企掌门人对养猪的长期主义形成了这种共识。某种程度上,是猪周期波动带来的一场风险教育风暴,“二度育肥”“突击育肥”“压栏囤猪”“交易仔猪赚差价”等套利企业家的零和博弈。

刘畅对产业投机行为有一种“痛恨”,她把长期主义视作农业从业者的正向价值观。“在一个点上去赌行情,自己赢了却伤害了公司、伤害了上下游,因为你占的是他们的便宜。我恨这样的行为。”

“这一代的企业家应该追求怎样的精神?”

长期主义的前提——活下去。现金流和成本,每家头部猪企的提法不同,但内核几乎一致。

新希望2024年的核心思路是“提质量,控成本,稳规模,调结构”。一些高成本区域或者条件较差的区域公司,会主动去调减部分产能,条件好的区域会适度增加一部分产能。公司在当前阶段会保证适度稳定规模,等到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一些产能完成改造升级后,公司也会逐步提高闲置产能的利用率,今年会优先在育肥端加大自育肥投放比例。总之,就是以成本最低、最大幅度减亏,或者说盈利更大为主要目标。

猪周期底部的档口需要上升至企业战略级别的判断,现金流和成本的强调也意味着战略目标的定性。

刘畅说:“养猪和农业现在结构性的变化是一场持久战。”既然是一场“持久战”,回归农业的本质,一分一分地抠,挖掘利润池,只要有这样的决心,持久战一定属于新希望。

“一分一分地抠”,既要抠成本利润,也要抠时间,刘畅越来越感到已经浪费不起了,浪费是错误。

她把浪费的靶子指向层级冗长的汇报。“几十个PPT、车轱辘话。这要命死了,浪费了大多的时间。不要有那么多的PPT,不要有那么多的层级。”她希望一种更扁平的“两头折叠”式管理机制,中间的“话筒”越少,信息过滤就越少,信息才会更真。只有当每一个层级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团队力才会更紧实,打出去的拳头才更有力。

抠成本、抠利润,这全是算琐碎的小账,算一头猪吃喝拉撒的细账。比如,怀孕猪群过去平均要喂食2.4公斤/天,随着能力的提升和不断试验,现在一些优秀的场线和战区能做到喂2.1公斤/天,平均水平是喂2.2公斤/天,按照3400元—3500元/吨的平均饲料价格,每天大概是0.7元的费用节约。而一头母猪怀孕期大概是114天,就能节约80元左右,算到每头断奶仔猪,就能降低8元左右的成本。

斤斤计“角”,已是当前养猪人的通用降本路径。牧原股份向每头猪要600元“利润”,精细化算到饲料浪费17元/头、饲料内耗20元/头、环保投入5元/头、疾病监测3.1元/头。成本竞争逐步变为技术竞争,猪企把“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新能源”统统安排上,去掌控每一头猪的每一秒。每一秒的掌控,都是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每一秒的时间,等于养殖成本,等于金钱。

刘畅一直在关注AI会给农业带来的影响,她其实已经在做了。“我们在产业端可以大量利用AI辅助决策,AI使搜索能力变强,因此对于我们的鸿瞳系统(在线饲料配方系统),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配方以及数量基础,那么能多大程度上使用AI辅助?算法是否足够先进?育种也可以依靠AI算法的应用,这个是我们在全球范围中,看到的最有利的一个发展。”

她对数字化的思考其实还要更早。2021年9月19日,刘畅回到了母校北大国发院,这一天是北大国发院暨南南学院承泽园新院区落成启用的日子。那时,刘畅的头发比现在要长一点,一身白衣,以北大国发院校友身份讲了新希望的数字化探索。

她提了“鸿瞳”饲料配方系统,还有“秀杰”育种系统。刘畅当时说:“要想发展自己的育种产业、提升育种能力,达到类似的目标,必须依靠数字化所带来的算法、算力。今天的养殖业已经越发集中,有算力和算法助力才有可能在更短时间内赶超西方。”

每一个环节的数字化都有目的性,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借助数字化,新希望的养殖场早已不是过去的旧模样,已经变得像是动物繁殖医院。也同样是因为数字化,才能达到一头猪一个饲养配方的精细度。

三年过后,新希望的数字化在延续,公司2024年会对现有猪场进行一定的改造升级,去适应疫情相对多发的外部形势;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等进一步提养殖水平。

有意思的是,三年前的刘畅与三年后的她所说的话,都与企业家精神有关。

她在承泽园说:“我特别羡慕第一代企业家们追求梦想的精神,就像咱们国发院的林毅夫老师一样,不管是不是抱着篮球游的,但这一代人为了梦想,真的敢于游过大海。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环境没有那么多的新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再有那么大的梦想和激情,我们该怎么办?”

刘畅这一代人追求梦想的精神是什么?这一次,她说:“我们本来就是微利行业嘛,我们新希望六和拥有着包容、和谐、善良、积极、拼搏、持续付出的精神。”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胥帅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