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场成为消费品牌的必争之地。1月31日,星巴克发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国市场增长明显,星巴克中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在财报分析会上表示,要继续加速门店下沉,进入新的县级市场,但同时强调星巴克定位于中国高端咖啡市场,无意参与价格战。
根据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前三个月,星巴克整体营收为94.2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2%;净利润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5%,同店交易量增长3%,平均客单价增长2%。星巴克下调2024财年全年营收指引,预计增长7%至10%,低于此前预测的10%至12%。
相比之下,星巴克中国增长明显,中国市场依然是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营业收入为7.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78亿元),同比增长18%,截至2023年12月31日,门店总数达6975家。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国第一季度净新增门店169家,新进入28个县级市场。
王静瑛在财报会上提到,中国市场的长期机遇显而易见,既包括提高对现有城市的渗透率,也包括进入新的县级市场。截至第一季度,在中国近30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星巴克只进入了857个。在过去几年中,星巴克在县级市场的新店盈利能力也一直优于一线城市,因此将继续加快下沉,进驻更多县级市场。
同时,王静瑛强调,星巴克无意参与价格战,专注于实现高质量、盈利、可持续的增长,目标是成为中国高端咖啡市场的首选品牌。
对于当下的中国咖啡市场来说,价格战似乎不可避免。在此次财报会议上,星巴克全球CEO Laxman Narasimhan把年度收入预期增幅从此前的10%-12%下调至7%-10%,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在北美市场,星巴克因“中东事务”遭遇了部分消费者抵制;另外一个则是,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的对手们正在发起折扣大战。
即便定位高端咖啡,在价格战中,星巴克也无法独善其身。根据财报,星巴克中国在本财季客单价下降了9%,主要原因即为促销环境加剧。
有业内人士推测,在促销环境下,未来星巴克产品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一部分原因来自产业链的逐渐完善。2023年9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正式投产,完成了“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供应链在中国的规模化落地。在运营层面来看,运输半径的大幅缩短,门店就能实现小批量报货、高频次配送,让原料的周转效率更高,运营成本和门店损耗降低,为应对价格战腾出了一定的空间。
本文转载自央广网,记者:邵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