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赛道在过去一年获得了资本热捧。是否意味着这个赛道融到资的品牌,接下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本文转自一味研究(ID:yiweiyanjiu),作者:昔年。
2021年,一碗面搅动了资本市场。
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中餐快消品牌相继获得巨额融资,在一众面食品类中,兰州拉面这一细分赛道更是被资本看好。
2021年5月初,创立于2019年的马记永兰州牛肉面获得天使轮融资;11月底,号称正宗兰州味道的陈香贵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目前估值接近10亿元;12月21日,主打手撕牛肉拉面的张拉拉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次融资也是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获得的第3次融资。
△图片来源:摄图网
拿到融资的张拉拉在2021年快速拓店。截至12月21日,张拉拉累计在全国范围内签约100家门店,重点在包括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及杭州、南京等省会或新一线城市布局。
然而高速的扩张背后,据《财经》2021年12月的报道,尽管声势浩大,但目前张拉拉大部分门店都处于亏损状态。虽然抓住了资本的心,却依旧难掩“焦虑”:除面对兰州拉面同质化、产品壁垒低等问题外,张拉拉还需要应对规模化与个性化难以兼具,标准化与品牌化发展受困的挑战。
站在新一轮风口之上,张拉拉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或将成为关乎其命运的关键。
01.张拉拉的拉面生意
艾媒咨询《2021年新中式面馆行业趋势及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中式面馆市场营收规模将达3120.9亿元,预计2024年营收规模将突破4300亿元。
兰州拉面是中式拉面中规模最大的面类,但与此同时,该赛道也面临着“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境遇。
△图片来源:张拉拉微信公众号
实际上,因兰州拉面行业一直未能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始终未能走出类似海底捞、吉野家这样的全国性连锁品牌——据前述报告显示,目前为止,兰州拉面行业还没有超过1000家的连锁品牌出现。
瞄准兰州拉面赛道的巨大潜力,张拉拉应运而生。
2020年8月,张拉拉创立,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成为中国餐饮业的“麦当劳”。值得一提的是,张拉拉创始人张晓慧为前国家女子摔跤队队员,退役后在餐饮领域多次创业,做出多个网红项目:“偶觅咖啡”“克拉拉法式甜品”“鸡婆肉饭”以及麻辣烫品牌“觅姐”,这也意味着,“张拉拉”对于网红品牌打法驾轻就熟。
可以说,张拉拉的爆火路径与大多新消费品牌类似,即年轻人喜欢什么样,就将品牌打造成什么样。
在选址上,张拉拉多开在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写字楼附近,试图改变过去兰州拉面在消费者认知中价值感不高、街边小店的印象;同时在门店风格打造上,张拉拉门店空间更加宽敞、明亮,餐具更显精致,努力让“吃面”这一行为本身变得时尚。
△图片来源:张拉拉微信公众号
在定位上,张拉拉将消费群体锁定家庭型和白领型人群,客单价在30~50元之间。虽超出传统兰州拉面的价格,但张拉拉增加了“免费续面”的服务选项,相较商场其它餐饮品类,仍然具有均价低、分量足的特点。
产品设计上,张拉拉在常规的切片牛肉拉面之外,主打“手撕牛肉”拉面,称牛肉手撕之后吸满汤汁,吃起来更入味。此外,为了贴合年轻群体喜好,张拉拉也在不断推出新品——从兰州拉面延伸出烤牛肉、烤凤梨、烤小酥肉,烤牛蛙、小吃排骨等产品线。
在营销上,张拉拉也有诸多尝试,推出了四五人份量的网红产品“牛大碗”,吸引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
一句话,张拉拉一门心思做的,是大城市年轻人的生意。
尽管据《财经》报道,张拉拉某门店每个月至少亏损6万元,但这并是什么大问题:拿到融资后快速开店、跑马圈地,扩容市场、增加估值,再通过规模化上市IPO、退出变现,这一套完整的流程,早已成为互联网创投领域典型的资本“打法”。
只是,这条路,张拉拉能走顺吗?
△图片来源:张拉拉微信公众号
02.同质化的困局
摆在张拉拉眼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走出同质化的“围城”。
兰州拉面赛道自身已经很难再做出创新。这种情况下,品牌很容易被模仿,被复制。
一个典型的事实是,除了张拉拉之外,陈香贵、马永记作为新晋面食品牌的网红选手,都是张拉拉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不仅创立时间相当,都发源于上海,产品品类都是兰州拉面,还都获得了资本的热捧。
事实上,这三个品牌有很多相似之处。
△陈香贵门店,图片来源:红餐网专栏作者田源供图
首先,都强调“正宗”。
对于在身处异乡的特色美食来说,“正宗”无疑是品牌最重要的卖点之一。
张拉拉打出“五代传承”的广告语,突出品牌背后的匠心;马记永深挖甘肃历史文化、拉面文化,并以兰州拉面创始人马耀山(又名马保子)为自己品牌备书,营造正宗的品牌形象;陈香贵门店内部则设有“梦回兰州”“地道兰州味、飘香两百年”品牌标语,无时无刻不在强化正宗感。
其次是产品线趋同。
三家有高度相似的大单品:兰州牛肉拉面、烤羊肉串和牛奶鸡蛋醪糟,价格、口味都十分接近,同时都在推出烧烤、小吃、饮品等产品以丰富自身产品线。
从这一点上看,张拉拉想要成为中国餐饮界的“麦当劳”似乎有些困难:麦当劳的产品创新快,汉堡、小吃、甜品…每个产品线都可以进行微创新。
相比之下,兰州拉面一直都是清汤里面几片肉,创新的空间不大。目前来看,在传承拉面技艺的基础上,张拉拉挖掘出了“手撕牛肉”这个创新点,但仅仅靠着“手撕牛肉”,在与其它两家产品、口味高度同质化的境况下,如何能突出重围?
△兰州牛肉面,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此外,无论是装修还是选址,三家走的都是“网红风”:不再是街边小馆,而是入驻各大商场,在用餐场景、用餐体验、餐具风格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
具体来说,在门店装潢上,张拉拉的木色,陈香贵的黄色与木色,以及马记永的蓝色与木色,都是简约明亮的风格设计,提升了门店的格调;餐具上,都采用青瓷大碗,木质托盘、勺子等,更有质感,极力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最后,三家都在着力拓店。
张拉拉短短一年多开店100多家自不用说。据“窄门餐眼”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0日,陈香贵有129家门店(待开77家),未来3年门店数量预估将达到600,也就是约150~200/年的步速;马记永门店数量则为81(待开57)。
激烈竞争下,张拉拉的“差异化”路线能否起到显著效果,尚未可知。
△图片来源:张拉拉牛肉面官微
03.难做的标准化
当赛道日益拥挤,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成为张拉拉抢占份额的主要方向。
不过,张拉拉想要标准化,没那么容易。
不同于肯德基、麦当劳等标准快餐,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兰州拉面对人工操作较为依赖,毕竟拉面的劲道与否与拉面师傅的手艺紧紧挂钩,一旦由手工现拉变成机器制作,口碑很容易下滑,这对品牌来说风险非常大。
拉面师傅同样是关键因素。培养一个合格的拉面师傅需要时间,但以张拉拉这样开张的速度,优秀的拉面师傅是否能“供应”得上?
外卖也是掣肘,比起米饭等快餐,拉面一旦做外卖,口感会差很多——面很容易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仅如此,想要走到更多城市,张拉拉还面临着供应链管理及成本把控的痛点,各个环节的规范化、SKU的管理、技术的传授等等都是要克服的难题,这也是许多新中式餐饮在进一步扩张中面临的困境。
资本的涌入,必然会加速发展的脚步,但对于张拉拉而言,还是要先夯实品牌实力: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通过创新来加筑护城河,同时坚持向标准化方面深入探索,最重要的是——把好吃放在第一位。
说到底,当环境足够时尚、营销足够好玩之后,年轻人们最在意的还是这碗面是否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