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近期食品行业出现涨价潮。
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物价指数,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在各类消费品中,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涨幅最大,其中食品价格由9月下降0.7%转为上涨1.7%,粮食、食用油、鲜菜、鲜果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从市场来看,包括海天味业、雪天盐业、加加食品、洽洽食品、安井食品、佳禾食品、祖名股份等多家行业头部上市企业宣布提价或有提价意向,覆盖调味品、速冻食品、休闲零食、饮料等多个细分领域。如11月8日,祖名股份宣布对部分植物蛋白饮品出厂价上调15%-20%不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辅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被认为是头部食品企业涨价的主要原因。“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食品企业的成本就在直线上升,很多企业不想涨价,但叠加限电限产等因素影响,到十月左右企业都有点熬不住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食品企业的成本和未来发展角度来看,涨价是必然的。
食品企业涨价潮蔓延
多位受访对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究其根本,本轮食品涨价潮是成本上涨驱动,而非企业主动涨价。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这轮涨价并不是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所产生的行为,食品行业目前整体面临综合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逼不得已才提价。” 淘菜菜食品行业总经理李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超表示,从淘菜菜平台反馈的情况来看,较今年前期和去年,目前很多食品企业的毛利受到明显挤压。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食品企业综合生产成本上涨受大宗商品、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压力源于食品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
小麦是很多食品品类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受极端天气和洪涝灾害影响,部分地区冬小麦种植较往年有所延后,或将影响明年上半年小麦市场供应。李超以此为例,认为企业短时间内很难内部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目前十余家食品行业头部上市企业明确推出涨价决定。多位受访对象表示,本轮食品涨价存在从行业第一梯队向第二梯队,乃至长尾上的中小企业传导的可能,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相应品类的食品出厂价格上涨。
赵萍谈到,大型食品企业消化原材料等价格上涨的能力很强,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供应链效率等相对弱势,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相对有限。因而对于中小食品企业而言,上游生产成本上涨对下游出厂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更明显。
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和动力比大型食品企业更强。
另一方面,赵萍表示,大企业率先提价,会对中小企业产生示范效应,抑或攀比效应,带来跟风涨价的现象。“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而言,中小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不及大企业,如果先行涨价,存在市场份额损失的风险,而跟风涨价的风险相对较低。”
平安证券研究发现,食品企业的产品提价一般滞后于原材料成本上涨1-2个季度;龙头公司作为价格标杆率先提价,其余竞品在3-6个月内跟进提价;话语权强、品牌力强的企业往往是直接提价,而稍弱的企业一般通过推新品或者换包装来间接提价。
从实际来看,食品涨价潮或已出现向整个行业扩散现象。北京超市供应企业协会会长姚文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其了解的情况而言,目前很多品类的食品都出现了出厂供应价格上涨现象。“有些企业的库存多一些可能还能再坚持一下,但企业新进货的成本都提高了。”
李超则发现了食品涨价的另一面。他谈到,考虑到食品出厂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对食品新价格有一个接受过程,很多企业上调食品出厂价格的幅度往往低于成本涨幅。
很多食品企业在公告中亦有相关表述,如海欣食品在公告中表示,受成本持续上涨影响决定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目的是“为更好地向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及行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仍面临价格上行压力
从宏观层面来看,9月我国CPI同比增长0.7%,PPI同比增长10.7%。平安证券认为,PPI与CPI已经出现较大剪刀差,本轮食品涨价潮由PPI向CPI传导所致。10月CPI由环比涨幅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7%,PPI环比涨幅扩大至2.5%。同比来看,10月CPI同比上涨1.5%,PPI上涨13.5%,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10月PPI涨幅有所扩大,是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的结果。10月CPI上涨则主要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
赵萍认为,受PPI上涨向下游传导影响,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幅度有所提升,但食品是构成CPI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冲CPI上升压力,减缓PPI向CPI的传导效应,CPI涨幅不会太大。
具体到食品,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10月鲜菜价格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赵萍表示,鲜菜价格上涨主要系季节性因素影响带来局部供求矛盾所致,后期随着大棚蔬菜加快上市、南方蔬菜供应增加,蔬菜市场供求趋向平衡,蔬菜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另外,在CPI中占比较高的猪肉价格整体处于稳中有降态势,很大程度上也会对冲整体食品价格上涨。未来食品价格涨幅可能会大幅回落。
回归食品行业,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赵萍认为目前食品价格上行压力仍然很大。
首先,年内原材料、大宗商品和能源等价格上行的趋势不会出现明显改观,这也就意味着食品价格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即生产成本上涨短期内不会消失。第二,拉尼娜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极端天气或增加食品生产的不确定性;第三,年末食品需求旺季将至,市场需求增加也会对食品价格产生一定拉升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萍认为食品企业是否会继续提高食品出厂价格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自身对成本上涨的承受和消化能力,“对于那些企业内部无法消化的成本上升压力,很可能会传导到产品出厂价上,并通过食品产业链传导到消费端” ;另一方面,对于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而言,企业提价也存在损失客户、为竞品企业创造更多机会的风险,因而提价也会更加谨慎。
姚文华指出,消费者对食品涨价比较敏感,企业提高食品出厂价,不仅可能影响消费者对该食品的忠诚度,也存在影响品牌美誉度的可能。
10月鲜菜价格明显上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种措施稳价保供,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多位受访对象指出,对于丰富消费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食品,国家干预相对较少,更多是“随行就市”。
但部分面向终端消费市场的企业出于守住市场份额、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考虑,相应推出了一些食品保价稳供措施。
如发现生产企业提高食品出厂价格后,淘菜菜采取了分类应对的稳价策略,对于集群式生产的深加工食品,尽量减少中间渠道,采用直接对接厂家制作滚动供应计划等策略,稳定食品采购价格。另外,淘菜菜也着力发展本地食品供应商,减少运输等中间成本,稳定食品供应。
李超表示,目前淘菜菜食品销售价格总体稳定,除个别品类外,食品类商品并未出现价格明显上涨情况,整体销售亦未受到太大影响。
红餐点评
10月下旬以来,食品行业涨价潮愈演愈烈,先是蔬菜价格“坐上火箭”,接着各大调味品企业相继调价。
涨价潮显现,除了对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外,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餐饮人。满屏的涨价信息使得疫情期间经营困难的餐饮经营者雪上加霜。虽然涨价是迫于成本压力,但小编认为,各大企业对于涨价的幅度还是要合理把握,否则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市场份额难免会受到影响,毕竟上下游之间是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