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如今,餐企又成了资本的“围猎”场。
腾讯继喜茶之后,又“押宝”中式面馆,投资了拥有265家直营店的和府捞面;
雷军1.5亿入局茶饮,投资了全球超过800家门店的“杯装甜品”七分甜;
做火锅食材生意的“锅圈”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一年融资近9亿;
……
疫情后餐饮业至少发生百余起融资,涉及快餐、茶饮、供应链、餐饮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到数亿元。
继2008年“餐饮上市潮”、2015年的“餐饮投资热”后,今年,餐饮与资本的“第三波浪潮”则成熟中带着稳健。
究竟资本更看好怎样的餐饮品牌?而资本的搅局,又能否撼动餐饮目前的局势?
风险投资:
数十起融资“扎堆”涌进餐饮,助推一批新锐餐企
疫情后番茄资本以近亿元投资了65家直营店的巴奴毛肚火锅;
加华资本投资近亿元加码餐饮黑马“文和友”;
IDG资本、启承资本、嘉御基金和不惑创投,投资锅圈食汇近9亿元,助其抢占家庭火锅生意。
对于像投资文和友、锅圈、巴奴毛肚火锅等餐饮品牌的资本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在做“风险投资”。
1、受餐企上市消息鼓舞,资本快速锁定“餐饮”
以前餐企在资本市场并不活跃,在港股市场,只有海底捞、呷哺呷哺、九毛九、味千等20余家餐饮企业,A股更是屈指可数,只有3家。
但今年餐企上市的好消息接踵而至:1月,“酸菜鱼第一股”九毛九在港股上市,而后虽然受到疫情重创,但同庆楼、巴比馒头逆势而上,也相继上市!
这不仅振奋餐饮人,也让资本把目光重新“锁定”新锐餐饮品牌,或看好品类的前景、或看好企业的经营模式、或看好某一个赛道的餐饮生意。
虽然有投资“风险”,但甘愿花“资金”和“资源”加码餐饮新锐品牌,为的就是助推这些实力餐企上市挂牌再共同分“肉”吃。
2、疫情重创下,餐企也改变了对资本的态度
餐饮行业是现金流很好的行业之一,不缺钱的餐企一直对资本很谨慎,但疫情改变了很多餐饮老板对资本的看法。
比如放言西贝永不上市的贾国龙,也在疫情后现金流巨大压力下松了口:
“之前我们一直很骄傲,认为自己现金流很好,不需要上市,但这是在当时那个时间点上的想法。疫情有段时间让我们很焦虑,我们每个月都要发一个多亿工资。连发3个月,就要5个亿,可是我们账上哪有那么多钱?”
“灾难非常教育人,疫情告诉我,自己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还没有那么强,现金流行业也需要资本加持”。
于是,越来越多西贝这样的实力餐企,开始学会和资本“握手”。而资本也看到餐饮未来的无限前景,果断投入餐饮赛道。
产业投资:
头部餐企扶持餐饮“新秀”,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还有一种资本投资类型,趋向于产业投资,投资方不是别人,就是餐饮人自己,都是一些做大做强的实力雄厚的餐饮企业。
这些头部餐饮企业,在拥有好的资源、好的经营模式、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后,一方面,谋求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做餐饮后端供应链生意,于是开始扶持餐饮“新秀”。
1、投资餐饮新秀品牌,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餐饮企业都会遇到品牌的瓶颈期和老化期。海底捞、九毛九、西贝等很多知名餐企,都在寻求自身的第二增长曲线。
而投资自己看好的,或者自己想拓展赛道的优秀餐饮品牌,则是最好的让企业实现增长的方法:
像九毛九从2016年就开始投资其他餐饮品牌,比如遇见小面等品牌;
海底捞1天内收购一家面馆,一家中餐厅,把触觉伸向了“拉面”品类;
西贝也在今年继续加码现炒快餐,投资现炒黑马小女当家,帮助其拓店发展;
海底捞、西贝这样的头部餐企,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模式输出帮助小餐企快速成长,让小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也通过优秀餐饮品牌创新点,帮助自己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2、投资餐饮终端门店,做餐饮后端供应链生意
还有一类餐饮巨头,当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以后,就谋求在后端供应链寻求新的增长,比如华莱士、绝味鸭脖等品牌。
早在2014年,绝味食品便成立网聚资本,专注于投资布局,比如投资了千味央厨、和府捞面等品牌。之后,还与饿了么成立“绝了基金”,由番茄资本作为管理人之一,投资了醉面、犟骨头、阿甘锅盔等连锁餐饮品牌。
而华莱士也投资了在北京深耕8年,凭借一碗“油泼面”,疫情后4个月内连开30多家直营门店的陕味食族。
当我们对这些投资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暗藏章法,大部分都是餐饮巨头想要通过布局更多品牌的终端门店,来赚餐饮供应链的钱。
互联网企业投资:
巨头组建餐饮“独角兽战队”,抢占本地生活市场
最近餐饮融资好消息接踵而至,而投资的金主大多来自互联网巨头,像腾讯、阿里、小米雷军。
互联网的厮杀转成了餐饮暗战,巨头为何都开始在餐饮行业抢地盘?
其实巨头们都在布局“本地生活服务”这个赛道!
1、投资餐饮“小独角兽”,开始组建餐饮“战队”
本地生活战场一直波涛汹涌、硝烟弥漫,互联网企业都开始私下“较劲”抢占这个庞大的餐饮市场。
在C端用户层面遇到瓶颈的时候,巨头们开始扭转战局,把目光投向餐饮B端企业,通过收购、并股等方法,让餐饮小独角兽们站到自己的阵营之中,一方面帮助小独角兽迅速扩大规模,一方面也快速提升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这不禁让人联想,未来餐饮行业会不会也出现阿里系、腾讯系、小米系等阵营。
2、重金“砸”向餐饮服务,快速抢占本地生活赛道
除了在B端餐饮企业上发力,互联网巨头们还发现了餐饮新大陆,就是餐饮服务系统。
今年2月份腾讯系的微盟收购雅座,与此同时,客如云加入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生态,时时同云成为阿里本地生活全资子公司。
餐饮SaaS服务也成了互联网资本重点投资对象,因为餐饮服务系统是流量运营的重要一环,而且餐饮SaaS的服务群体与本地生活的B端餐饮商家重叠度高,这样能够拉更多的餐企进入自己的阵营,共同抢占本地生活赛道。
资本是把双刃剑,餐企要做好“选择题”
虽然现在餐饮行业处于资本投资热的阶段,但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投资人与餐饮老板也是博弈关系。
就像10月26日,黄记煌创始人、百胜中国中餐事业部首席顾问黄耕,在职业餐饮网协办的新餐饮创享会上表示: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接受投资一定要看企业是否具有投资的基本基因,必须要慎重。
1、黄记煌黄耕:“不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最好不要碰这个雷池”
在多年与资本打交道的黄耕看来:在餐饮企业中,80%是匠人精神企业,这是基础。但如果餐企想有更好的产业化规模发展,这个时候,就要认真地思考好,自己的企业到底可以走匠心之路还是产业化经营之路。
如果企业以人为主导,那么就是匠心企业。如果企业拥有全产业链,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那么就具备了接受资本的基本基因。
“如果没有接受资本的这个基因,就不要去接受投资。除非未来有上市计划,必须要将匠心经营转换为产业化经营,否则不要触碰这个雷池”黄耕说。
2、巴奴杜中兵:“我不需要纯资本,我需要并肩的战友”
而在今年接受番茄资本的巴奴杜中兵也曾说“资本的力量对于创业是很重要的,能够共担风险,但引入资本应该考虑公司资金需求、战略发展目标等。”
巴奴之所以在今年接受资本,不是因为疫情需要资金,而是战略上的思考。
杜中兵说:“我需要的不是纯资本,巴奴这些年从没有在钱上操过心,巴奴需要的是能够并肩作战的战友,经历与番茄资本四年时间的合作,我觉得番茄资本是一个很合适的外部合伙人”。
总结:
各路资本扎堆儿“杀入”餐饮业,让餐企迎来了与资本的“第三波浪潮”!
但相比于2008年湘鄂情引发的“上市热潮”,2015年餐饮盲目投资热,第三波浪潮的来临显得更“靠谱”和“稳妥”一些。
餐企与资本都处于稳定的“双向选择”中,资本寻找有实力、有潜力的餐饮品牌,餐企根据自己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资本,双方通过合作碰撞出更多“火花”。
那你看好餐饮与资本的“第三波浪潮”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