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杨国福麻辣烫火出圈了。
起因是有人在明星张亮的微博下,吐槽“张亮麻辣烫”难吃,遭到张亮本人亲自怼:去吃杨国福啊。
结果杨国福麻辣烫隔空喊话请张亮做代言人,当晚还冲上微博热搜:
本来这场乌龙事件的主角是张亮,结果最后赢家居然是对手杨国福麻辣烫。
说实在的,直到现在,很多网友也认为“张亮麻辣烫”是明星张亮开的店,但事实上,二人毫无关系。
明星张亮不仅没有麻辣烫店,还曾因“张亮麻辣烫”名誉侵权,发生过一些法律纠纷。
张亮麻辣烫创始人
最戏剧的是,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的创始人,俩人颇有渊源,甚至还有点“关系”,以至于谈论起麻辣烫历史,这二人可以看作是中国麻辣烫江湖的缩影。
1 东北男人,征服川味麻辣烫
麻辣烫----川渝地区典型小吃之一,怎么也没想到日后会由两位东北男人引领走向全国。
要说这过程,还真是不容易。
1970年出生的杨国福,家庭条件不算好,家里大大小小一共五个姐妹,连温饱都成问题。
15岁那年,杨国福初中没念完就辍学回家务农,有时还得去县城收破烂,把工地装水泥的袋子清洗干净后,再卖给别人装炭。经常干着灰头土脸的买卖,杨国福在财经杂志的采访中回忆: “抖搂这些袋子,就像西游记里的妖怪出来了,呼呼的全是烟。抖完了满身满面的灰尘,只露出两只眼睛。”
这边杨国福还在费劲讨生活,那边张亮才刚刚出生。
1、小镇青年的闯荡梦
90年代初,杨国福决定去城外闯闯,首选哈尔滨,跟着姑姑在夜市上摆摊,晚上卖烧烤,早上卖早餐。
二十多岁的年纪,最容易怀揣梦想的时候,杨国福也是。
在哈尔滨,杨国福见识到城市该有的繁华,也让这个小镇青年的野心开始发芽。
当时有一家快餐店,每天人满为患,就卖麻辣烫和烤饼,当时还没有自选菜品的模式,但仍旧拥有大量的顾客前往。
说不眼红是假的,杨国福思前想后决定自己试试。
2000年,花费500元租金,杨国福拥有了一个几平米的小地下室,用来研制有特色的麻辣烫底料。
2、被改良后的“麻辣烫”。
一开始别说味道香浓,就连好吃都很难。
在研发麻辣烫底料的时候,没少出岔子,味道不是缺盐就是太辣,有顾客不满:吃的这啥玩意啊。
还有次炒辛香料,结果把锅给炒煳了。
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意,差点就此夭折。
但好在,这一切迎来转机,在饮食方面,这个东北男人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现阶段的麻辣烫,味道过于辛辣,口味需要适应大众。于是在研制调料的过程中,他加入了牛骨汤还有其他奶制品。
香浓的骨汤让不能吃辣的人也能尝试了,甚至反响还不错。“当时麻辣烫是按碗卖的,一碗三块钱。有的顾客吃一碗麻辣烫,可以续上两三次汤。”杨国福回忆。
2003年,杨国福麻辣烫的前身——杨记麻辣烫开业成功。
那一年的张亮,工作也不稳定。既做过乘务员、后来又转行做业务员。但好的是,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也能够尝到全国各地的小吃,在成都吃了麻辣烫后,决定想把这种美食带回东北。
2005年,杨国福注册商标,第二年正式对外开放加盟。
同年,张亮东拼西凑了两万多元,雇了三个服务生,在哈尔滨香坊区开了一家近100平方米的餐厅,取名为“阳光麻辣烫”。
只是这家店铺并没有维持许久,不到一年就草草收场。
原因就是,当时麻辣烫还停留在四川口味,并未对其做改良。
2008年,杨国福麻辣烫已经陆续有商家加盟,最初,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费定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
这一年的张亮,事业也有所起色。总结上次开店失败原因后,张亮将川味麻辣烫按照东北人的口味加以调制,成功切入东北市场,第一家店铺在离哈尔滨市区23公里的阿城区开业。
自此,两个东北男人开始了东北麻辣烫的版图扩张之路。
2 东北麻辣烫二王一战pick谁?
2014年之前,这两家的势力范围还未跨过长江;
2014年开始,一路南下壮大至中国的东部地区;
2016年,杨国福、张亮实现了对中国市场的几乎全垄断。
但加盟之路相似,实则有所不同。
1、加盟的差异
杨国福开启加盟模式后,日子过得不错,仅靠加盟费一年就能赚两三百万元,基本实现财务自由。
但经营一年,问题暴露出来。
杨国福本人
加盟商良莠不齐,缺乏服务意识,很多加盟店老板都抱着“爱吃不吃“的想法经营餐厅,导致杨国福品牌口碑越来越差。
2010年,杨国福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叫停加盟。
对于那些意愿加盟的厂商,杨国福开启筛选机制,以前是人挑品牌,现在是品牌挑人,并用区域总代理的方式,继续扩大总部市场。
而张亮麻辣烫呢,在加盟费方面,会比杨国福的价钱低,这也是它的策略之一。
一线城市,张亮不到2万,而杨国福则远超2万块。
张亮麻辣烫加盟费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费
说到加盟费便宜,张亮自有道理。
公司决策里有一个重要的“不一样”,就是让合伙人和团队“时时保持克制,少赚加盟商的钱”。
这也是张亮区别于杨国福的一个最大不同,依靠的就是对加盟商的“薄利多销”。
2、二王之争
即便如此,关于张亮效仿杨国福麻辣烫的传说就很多。
起初,有媒体报道张亮是杨国福的外甥,在舅舅杨国福那里负责炒麻辣料,一干就是三年多,出来后自立门户,才有了“张亮麻辣烫”。这条信息很快登上微博热搜,被转发一万多次,还有了9000多条评论。
为此,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生产模块的负责人回应说,“肯定不是外甥,俩人平辈儿的,关系比表亲还远。”
事实上,张亮亲口说过,杨国福是自己姑家的表姐夫。
左张亮,右杨国福
后来在回答《财经》杂志时,他在解释自己入行原因时说:“是因为他先做的麻辣烫,然后咱们才选择这个项目。感觉这个项目挺好,它入门门槛比较低,能投资得起。”但他同时表示,自己从一开始进入行业就是独立发展的,与杨国福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尽管被否认过,但关于这二者谁是麻辣烫的一番之争,从来没断过。
3 麻辣烫:谁是一番不重要 好吃才是王道
在大众眼里,麻辣烫就是接地气的国民小吃,方便下饭,和火锅口感类似,却不用大费周章。
杨国福和张亮,将川味麻辣烫经过改良,实现了更大众化的口味,的确是一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疯狂扩张背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食品安全。
张亮和杨国福麻辣烫,都曾面临过“卫生问题”。
在一些美食点评网站,也能看到有人说从食物中吃出异物的吐槽。
不难看出,疯狂扩店的背后难免出现质量危机,这不是只有杨国福和张亮麻辣烫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加速扩张企业的通病。
快速发展的市场、瞬息万变的口味,疯狂扩店带来的就是质量和口碑的下滑。
虽然加盟商经过千挑万选,但在商业规则下,没有几个人愿意停下来认真打磨。
2、定位弱化
说真的,这两家麻辣烫刀哥都吃过,我本人真的没吃出什么非常明显的区别,周围朋友也表示过,没啥特殊的,随便吃吃。
再询问了很多人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不知道选择的时候去吃其中一家。
没有处在最顶端也并非最底层,而是中间位置,定位很尴尬。
不知大家发现没,当下对美食的需求,不仅仅是吃饱那么简单的需求了,除了好吃,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符号。
比如在某一种食物上,你们对其有同样的认可,这就是你们区别于其他社交群体的身份。
就这点来说, 张亮和杨国福麻辣烫,还达不到这一要求,极少看到有人安利这二这两家。
不可否认,张亮和杨国福,一人撑起了中国麻辣烫的半边天,两家店合起来已经开了9000多家(杨国福5000多家,张亮4000多家),比肯德基开店还多,甚至连纽约都有张亮和杨国福的身影。
可在口碑上,这二者的评价也只是“眼熟”而已,好吃谈不上,混个肚子饱倒还行。
频繁上榜热搜带来的,除了话题量和营销策略,不变的还是这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
说到底,卖吃的还是得看味道,只靠营销,不会活得太久。
Ref:
《红餐访谈组:杨国福麻辣烫:从0到5000,它是如何发展成为全国品牌的?》
《财经杂志:宾县双雄记:杨国福和张亮的麻辣江湖 |《财经》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