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新零售这条赛道充满了诸多变数。
前有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现有连咖啡在北京、上海大量关店。这些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咖啡新零售企业似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与此同时,包括伊利、可口可乐、百事在内的知名品牌也在纷纷涌入咖啡市场。一时间,对国内咖啡市场这块蛋糕的争夺战变得愈发激烈。
那么,曾经搅动这一市场的“鲶鱼”瑞幸能否最终走出困境?国内咖啡新零售之路未来又将如何演绎呢?
“鲶鱼”瑞幸还能活下来吗
瑞幸的命运不仅牵动着资本市场,也牵动着国内的消费者。
6月23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瑞幸摘牌已成定局。拥有4500家门店的瑞幸接下来的命运会怎样?
在资本市场上,瑞幸要为自己的不诚信买单,但是,这场丑闻的背后,瑞幸为消费者制造一杯物美价廉的咖啡的初心仍未改变。
一位接近瑞幸的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瑞幸现在以努力保持原有业务的正常经营为主。虽然受财务造假事件影响很大,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调整更换,但是公司并未因此给员工减薪,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正常发放了年终奖。
回顾瑞幸的成长之路,财务造假无疑是一大败笔,但瑞幸毕竟已成长为在体量上可以与星巴克正面对攻的咖啡企业,瑞幸把咖啡从社交消费、“第三空间”等传统概念中跳脱出来,打造了咖啡新零售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杯“没有距离”的咖啡。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瑞幸在新零售咖啡方面确实做得很好,公司整体对平台的打造是非常成功的。
在朱丹蓬看来,瑞幸有着完善的体系,也有非常多的门店去支撑,无论谁做公司实控人,瑞幸的运营都没有问题。
对于瑞幸的现状,联创资本CEO、管理合伙人高洪庆认为,瑞幸咖啡作为一个新零售的标本,用18个月的时间开了5000家店,最高市值达到800亿元。瑞幸咖啡用数字化的逻辑重构了供应链,也用数字化的逻辑改变了零售的方方面面,包括选址的逻辑、营运逻辑等,给整个新零售行业贡献了一个数字化零售的标本。
高洪庆拿瑞幸与一个学生考试做对比。高洪庆称,就跟一个学生期末考试其实可以考99分,但他为了考100分偷看了,因为舞弊直接变成了0分,特别可惜。
瑞幸咖啡在财务造假的阴霾中坚守自救,连咖啡则在关掉大批自有门店后,选择与中石化易捷联手卖起了咖啡。
朱丹蓬表示,连咖啡是国内最早提出新零售互联网咖啡概念的,但它在运用中只是喊口号,没能把互联网和新零售真正落地。瑞幸崛起后,连咖啡失去了护城河,也失去了反击能力。如今,连咖啡选择把自营门店关掉,把未来赌在中石化易捷上面,但他们的合作能否真正落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国内咖啡新零售路在何方
那么,国内咖啡新零售这条路到底还能不能走下去?
在业内人士看来,咖啡新零售这条路的方向没有错,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品牌加入到这个阵营中。
朱丹蓬表示,新零售是消费端的核心需求,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牌加入到这个阵营中去,这块蛋糕也会随之越来越大。
据《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咖啡消费量每年以15%-20%的幅度快速增长,而全球市场咖啡消费的平均增速只有2%。伦敦国际咖啡组织预测,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元左右,2025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
在这条赛道上,除了原有的咖啡品牌上岛咖啡、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瑞幸咖啡、雀巢咖啡不断通过创新来分切蛋糕外,可口可乐、农夫山泉、伊利等品牌也加入进来,试图来分享这万亿元蛋糕。
2019年,可口可乐通过自有品牌的碳酸咖啡跨入咖啡市场;5月份,农夫山泉推出即饮咖啡正式进军咖啡品类,并在10月份升级了产品线,推出了低糖拿铁、无蔗糖拿铁和无糖黑咖等三款新品;7月份,伊利推出“圣瑞思即饮咖啡”;12月份,同样看中了“可乐+咖啡”形式的百事宣布计划在美国市场推出限量版咖啡可乐饮品“PepsiCafe”。
在朱丹蓬看来,瑞幸这条“鲶鱼”激活了国内咖啡市场,当越来越多的品牌都来掘金时,最终受益的其实是消费者。目前国内的咖啡市场高中低各个层次都有,瑞幸咖啡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平价优质咖啡的需求,只要需求不减,“平价咖啡的时代”就不会终结。
6月19日,滴滴顺风车发布公开信称,截至目前,顺风车已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并将在6月23日起恢复跨城服务。但北京等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城市,暂时不会开放跨城服务。